長遠財政計劃工作小組昨日發表報告指,若按目前增加開支趨勢,政府財政由2021年起便會轉盈為虧,並由2028年起要借貸度日。小組認為,港府必須奉行「量入為出」原則。事實上,報告提出的結構性財赤問題,有助警示社會未雨綢繆。不過,引發本港過去財赤問題,主要不是經常性開支的增長,而是經濟不景導致政府收入大減。解決財赤問題,既需要注意節流,控制開支,更需要重視開源,大力發展經濟,增加收入。香港既面對福利增長的需要,又難以改變所奉行的簡單低稅制,如果將主要精力用於防守而非開拓,是沒有出路的。
報告推算由於人口老化及勞動力下降等問題不斷加劇,本港的結構性財赤問題將於7年後出現。本港這個全球其中一個最富裕的經濟體,到了2028年更將面對借貸度日的困境。確實,本港經濟主要依賴金融、地產業,又奉行簡單低稅制,稅基狹窄,財政收入易隨經濟好壞而波動。近年本港公共醫療、社會福利開支有增無減,特別是人口老化加速的趨勢下,福利開支必然越來越龐大。如果政府財政收入不斷減少,而開支又難以削減,難免有坐吃山崩的一天。當年的財赤問題導致政府被迫大力壓縮公共開支、對公務員減薪的日子仍歷歷在目。居安思危,社會理應正視結構性財赤問題。
但要看到,香港財政收入不穩定固然與經濟結構和稅制有關,但本港的經常性開支多年來一直保持增長,真正出現財赤的日子卻不多,原因是在絕大部分的時間,本港由於經濟增長所增加的利得稅、薪酬稅、賣地等收入,足以抵銷增加的開支有餘,甚至令本港積累了令各國都羨慕的豐厚財政儲備。相反,本港在遭受亞洲金融風暴及「沙士」蹂躪後,經濟一片蕭條,百業凋零。儘管當局大力收縮開支,但財赤問題依然嚴重,箇中原因正是經濟不景導致政府收入大縮水所致。
要解決本港的財赤問題,在注意控制開支的同時,更需將資源投放到發展經濟之上。唯有保持經濟持續增長,才可以解決結構性財赤問題,值得本港大手投資。同時,報告特別提到當局應訂立儲蓄計劃,並探討將現時的土地基金轉化為「未來基金」,以備不時之需。這個建議值得支持,原因是本港要持續發展就需要持續性的投入資源,各項大型基建及發展項目也需要龐大的投入,設立「未來基金」正好為本港的長遠發展提供穩定的財政支持。
(相關新聞刊A5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