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儲思
薇薇安.柯伊思作為美國國務院實習生,於美在台協會政治組服務期間,就兩岸關係發展如何影響美國利益發表的肺腑之言,恰恰反映了美國政府對台政策最諱莫如深的一面。
兩岸關係緩和不符美利益
柯伊思在她為《外交學者》雜誌的投書中,憂心忡忡地指出,兩岸關係緩和雖值得歡迎,但目前的趨勢不符合美國利益。柯尤其指出台「陸委會」主委王郁琦與大陸國台辦主任張志軍會見,拉近兩岸關係,使之成為1949年以來最緊密的狀態,這是美國未能有效管控台灣問題,沒能爭取自己在東亞地區最大利益的最新事例。柯還稱,地區和平固然有價值,但兩岸稍微緊張,又不要像1990年代那樣緊張,其實此現狀更符合美國利益。
柯伊思的此番疾呼,戳穿了美對台政策的假面具。回想1990年代「台獨」勢力大搞分裂活動,兩岸關係持續緊張。彼時美國的國家利益在於防止「台獨」損害台海地區和平穩定,避免該地區引發可能導致美國被迫捲入的軍事衝突,衝擊美國全球戰略部署。隨着2008年台島內政黨輪替,兩岸關係逐步緩和改善,直至今年兩岸實現里程碑式的「張王會」。台海局勢出現不測的可能性大大降低。然而「柯伊思」們卻開始大聲疾呼台灣失去了美國的注意(Taiwan is off the radar),稱台海和平是有代價的,犧牲的將是美國和台灣的安全利益-似乎言外之意就是:現在兩岸間太和平了,不符合美國利益。
明裡「樂見」和平 暗中「防範」
和平是時代發展永恆的主題,任何國家、任何政府都不應冒天下之大不韙,破壞地區和平與穩定。縱觀美國政府兩岸關係上的公開表態,似乎始終站在道義至高點,諸如樂見大陸與台灣改善關係,鼓勵兩岸繼續對話等等。但「樂見」的背後,美國到底在想什麼,柯伊思作為外交界的菜鳥,捅破了這層窗戶紙,直接道出美國現階段對台海政策的真實意圖--明裡「樂見」,暗中「疑慮」、「防範」。有台灣學者透露,美國已多次告誡台領導人勿誤讀美對兩岸關係的期待,台應在重大議題上與美充分溝通,保證「零意外」。甚至有美學者建議,美方可考慮情況推動島內政黨輪替,強化對台海局勢的主導權,把控兩岸關係發展節奏。原來,美國想要的,既不是和平,也不是緊張,而是和平中帶有其可控制的緊張。美國想當兩岸關係背後的提線木偶師,想什麼時候緊張就緊張,想什麼時候緩和就緩和。難怪美至今不願放棄售台武器這張「牌」。
維護台海長期和平穩定符合世界和歷史的發展潮流,也符合兩岸及本地區國家利益。隨着兩岸關係發展進入深水區,雖然有風險,甚至還有善於攪渾的外力,但只要雙方拿出勇氣和魄力,心懷民族大義,就可以把握現在,開創未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