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4年3月7日 星期五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中國專題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飛天須過四關 查病史


放大圖片

■神九太空人劉旺(左)、景海鵬(中)、劉洋(右)在模擬返回艙進行上升段操作訓練。 資料圖片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劉凝哲 北京報道)中國目前有兩批共21名在役太空人,包括19名男性、2名女性。這些太空人全部來自空軍,19名男性均是戰鬥機駕駛員,劉洋、王亞平2名女性則是運輸機駕駛員。成為中國太空人,需經四輪標準嚴苛的篩選,包括排查家族病史和配偶子女的傳染病。

14名太空人 1500機師中挑選

以楊利偉為代表的中國首批太空人選拔主要經過四輪程序:第一輪從1,500名飛行員中選出800人,第二輪選出60人,第三輪選出20名預備太空人,第四輪確定了目前中國第一批14名太空人的人選。目前,楊利偉、費俊龍、聶海勝、翟志剛、景海鵬、劉伯明、劉旺、張曉光曾進入太空執行飛行任務。

中國第二批太空人選拔工作於2009年5月全面啟動,經過初選、複選、定選三個階段的嚴格評審,最終從空軍現役飛行員中選拔出5名男性太空人和2名女性太空人。7名太空人都具有本科學歷,並曾執行過汶川地震救災等重大飛行任務。目前,劉洋、王亞平兩人都曾作為任務中的載荷專家,出色完成神九、神十任務。

據介紹,太空人選拔首先是檔案篩選。工作人員會圍繞身體素質、身高體重等方面,通過調閱飛行員健康檔案,從全國各地的上千名候選飛行員中優選出一半數量的飛行員進入第二輪篩選。

第二輪為臨床選拔。相關專家會對第一輪過關的飛行員進行臨床醫學檢查,醫學檢查是太空人選拔中最為重要的一輪。航天員訓練中心會專門組織一個全國知名醫學專家組,參與太空人選拔過程的評審工作。這一輪過後,將篩選出數十人。

低壓缺氧之下檢查生理功能

第三輪是航天特殊環境因素下的生理功能選拔,這輪選拔將在中國航天員訓練中心進行,主要包括低壓、缺氧條件下的生理功能檢查,空間運動病的特殊考查等,並從這裡面選拔出多名預備太空人。

最後一輪就是定選。在前三輪選拔工作的基礎上,專家會組成一個專門的工作組,到預備太空人所在單位走訪,深入、全面了解預備太空人的工作、生活情況,之後還會了解預備太空人的家族病史,並將所有預備太空人的配偶、子女集中到一起,進行傳染病的排查。經過這四輪程序嚴格的選拔,最終確定出數名航天員。

長期留太空 心理考查嚴格

「由於太空的環境十分特殊,在太空人選拔時身體素質就變得尤為重要。另外,心理素質也是一個重要的考查方面。太空人飛上太空,遠離地球,身體處於失重狀態,會出現骨質疏鬆等一些問題,但是這些身體方面的問題返回地球以後可以通過鍛煉和吃藥的辦法加以解決,但是對心理所造成的大影響是不可能一下子恢復的,這就要求在選拔的時候要注意心理方面的問題。」 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研究員龐之浩說。

龐之浩表示,美國和俄羅斯的太空人都要在空間站執行很長時間的任務,在這個過程中人會出現寂寞、鬱悶的情緒。因此,這就需要在太空人選拔時有嚴格的心理考查,包括相互協作能力、性格、脾氣等。目前,中國對於太空人心理素質的考查還沒有美國和俄羅斯嚴格,但是,中國國際空間站建成以後,由於需要航天員長時間留駐,因此心理方面的考查也會變得更加嚴格。

相關新聞
張德江:警惕打民主旗號亂港 (2014-03-07) (圖)
張德江談普選金句 (2014-03-07)
特寫:賣假貨的吆喝聲最大 (2014-03-07)
正確評價「一國兩制」 理解支持特區施政 (2014-03-07) (圖)
囑港人代「天天講」駁歪理 (2014-03-07)
關心港事 不惜超時 (2014-03-07)
港人代:中央真心普選 反對違法亂港 (2014-03-07)
中國太空人擇機「港選」 (2014-03-07) (圖)
飛天須過四關 查病史 (2014-03-07) (圖)
5呎7高 143磅重較有利 (2014-03-07) (圖)
3階段訓練 歷時3至5年 (2014-03-07)
太空人在港人氣超高 (2014-03-07) (圖)
周建平:中國有能力載人登月 (2014-03-07)
特首盼國企港設亞太總部 (2014-03-07) (圖)
CY赴港樂團演前酒會撐文藝 (2014-03-07) (圖)
韓正:滬港新合作或涉自貿區 (2014-03-07)
張曉明等今出席許崇德告別式 (2014-03-07)
雷鼎鳴:未來基金非針對結構財赤 (2014-03-07) (圖)
「一國兩制」總概念 中央對港政策不變 (2014-03-07) (圖)
張德江出席早會 港區人代獻良策 (2014-03-07)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中國專題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