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華東樂器公司體驗廳裡的農民製琴師。本報記者李茜婷 攝
北京東北郊有一座看似不起眼卻蜚聲海外的小鎮,這裡的農民製造出的小提琴連歐洲老牌提琴產地也不敢小覷:年產30萬把琴,佔世界提琴產量三分之一,銷售網絡遍佈五大洲,國際著名演奏家為小鎮產的提琴豎大拇指,中國國民黨榮譽主席連戰最近訪問北京專程慕名來到小鎮......從一個種桃小村到製琴名鎮,這個叫做東高村鎮的地方究竟有何魔力,讓農民走上國際製琴大賽領獎台,又有何魅力讓連戰留下墨寶?本報記者日前驅車百公里來到平谷東高村鎮,看着各式精緻的提琴,小鎮的神秘面紗慢慢揭開......
■香港文匯報記者 李茜婷、鄭源源
東高村鎮位於北京市平谷區,從前這裡只是一個盛產鮮桃的「世外桃園」,直到上世紀80年代末,一個叫做劉雲東的農民創辦了東高鎮第一家製琴廠--北京華東樂器公司。從鎮政府一名會計踏入樂器製造行業,劉雲東經歷了無數坎坷與波折。
趕訂單 三手指變殘
當年劉雲東身懷製琴「絕技」,但以地為生的農民並不看好這個「不務正業」的製琴匠。劉雲東堅持製琴,每星期風雨無阻地搭車從小鎮到市區的琴行賣琴,由於名氣小、又是農民出身,很多琴行並不看好劉雲東製造的小提琴。很長一段時間,劉雲東彷徨、沮喪。直到1992年的一個晚上,一個大訂單改變了琴廠的命運。對於連續7個月發不出工資的琴廠,這個大訂單無異於救命稻草。
為了趕工,劉雲東和全廠職工一個星期吃住在一起,幾天沒合眼的他在做琴板時不小心被機床刨斷三根手指,血流如注。強忍劇痛的劉雲東為了穩定「軍心」,挽救琴廠的命運,硬是交代完各項工作才肯去醫院。由於延誤了時間,劉雲東右手的三根手指錯過最佳縫合機會,落下了殘疾。
劉雲東的努力、付出、果敢感動了琴廠客戶,也鼓舞了村民們,越來越多的村民加入到劉雲東的製琴廠。從那以後經歷幾番整合,劉雲東創建的華東樂器公司逐漸發展為中國最重要的提琴生產企業。
成龍頭 銷售遍全球
30多年來,在這位帶頭大哥的率領下,東高村鎮近千名農民將提琴生產的規模做到世界前列。年產30萬把提琴,佔世界提琴生產總量的三分之一。在華東樂器的帶動下,平谷區其它村鎮也陸續發展起提琴產業。目前東高村鎮有9家提琴企業,帶動村鎮3,000人就業,實現產值1.5億元人民幣。銷售網絡遍佈美國、德國、日本、韓國等50多個國家和地區。平谷區也因此獲得「中國提琴產業基地」的稱號,成了世界聞名的「提琴之鄉」。
從一個農民機緣巧合學會製琴,到帶動全鎮村民參與製琴,製琴產業給東高村鎮乃至平谷區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由於發展製琴業,東高村鎮的農民找到了新的生產方式;由於製琴規模大,外國大額訂單源源不斷;由於製琴水平高,外國演奏家對東高村琴刮目相看。如今,製琴業已成為東高村鎮的品牌產業,成為平谷區走向世界的名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