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常中秋迷你工作室的牆上掛着各式各樣的製琴工具。本報記者李茜婷 攝
從一個人到數萬人、從第一個訂單的十幾萬到如今的年產值300億、從手工製琴作坊到全區的音樂產業園,製琴業給村民們帶來了財富,也給平谷區勾畫出以製琴為基礎的產業藍圖。目前,東高村鎮的提琴產量佔中國提琴市場的20%,世界上每三把小提琴中就有一把來自這裡。藉着製提琴「東風」,平谷區開始打造「中國樂谷」,創建集研發、生產、交易、創作等於一體的北京國際音樂產業園。
列「十二五」規劃 助5萬人就業
如今,隨着製琴產業規模不斷壯大,平谷區大膽提出建設「中國音樂產業集聚區」,打造全世界音樂人嚮往的「中國樂谷」,這一計劃已列入平谷區「十二五」規劃,建成後樂谷將吸納5萬人就業,年產值至少300億元人民幣。
依托製琴業,平谷區與中國音樂學院達成意向開辦「音樂工學」系;依托製琴業,「樂谷」吸引了音樂公司總部、原創音樂工作室入駐;依托製琴業,華東樂器公司體驗館讓更多遊客、愛好者體驗製琴過程,創造旅遊收入;依托製琴業,全區小學普及音樂教育,開設小提琴課、鋼琴課等課程;依托製琴業,東高村鎮將繼續提升高檔小提琴製作水平,變中國製造為中國品牌......
鄭荃曾說,要讓中國的藝術提琴製作真正趕上歐美,要逐步形成一個懂得提琴藝術的群體,包括演奏者、製作者、收藏家、琴商、愛好者等等。只有當懂琴群體形成相當的水平和規模,中國的提琴製作事業才有提高的可能,東高村鎮正是一個將不可能變成可能的地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