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葉培建表示,中國科學家希望在深空探測中走得更遠。 記者馬曉芳 攝
獨家報道 香港文匯報訊(兩會報道組 何凡)全國政協委員、嫦娥二號和三號總指揮顧問、總設計師顧問葉培建昨日在全國兩會間隙向香港文匯報獨家透露,探測火星每26個月才有一次機會,下一個能夠發射的時間窗口在明年,現在做準備已經來不及。「要瞄準2018年,抓緊決策,我們是能夠趕上的,若是錯過就要再往後拖。」
作為空間科學與深空探測首席專家,葉培建表示,宇宙浩瀚無際,我們不能把深空探測的每件事情都做到,要有所為有所不為。他主張通過有限的數次探測,在三個方面取得進展:進入深空能力,獲得科學新認知,以大型工程保持、發展並壯大人才隊伍。「航天事業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如果擱上三年五年,就會大大落後於人。」
深空探測不能局限到月球
在他看來,深空探測不能局限於到月球,去月球僅是起步。「太陽系裡面,我們還沒有真正進行星際探測,中國科學家很希望走得更遠,這樣才能不斷探索,開發宇宙,利用宇宙。」具體而言,國家經過多年儲備與發展,探火星是具備技術條件的。
葉培建說,我們能夠在比較短的時間內完成探火星,包括圍「繞」火星及「落」下去的這兩部分探測已有能力,「返回」方面的能力可能要經過一段時間。
若錯過時機將拖至2020年
他呼籲抓緊決策,以免錯過探測火星的寶貴時機。介於地球、火星和太陽間的關係,下一個能夠發射的日期是明年,現在做準備已經來不及。而若是錯過2018年,就要拖到2020年。「我實在不希望這個再拖下去,我們是有這個能力的。」
去年12月,印度首個火星軌道探測器「曼加里安」號脫離地球軌道,飛向火星。如果「曼加里安」號任務成功,印度將成為全球第四個「火星探測俱樂部」成員。葉培建提醒記者,印度民眾為此頗感驕傲,他們認為其在載入航天、探月方面落後於中國,但探火星走在中國前面了。
歷史經驗顯示,火星探索項目難度大,人類已進行過的40次嘗試中,23次以失敗告終。另外,尚未有任何國家首次嘗試火星計劃就獲得成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