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4年3月17日 星期一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財經專題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理財內幕:匯總資金池 按需要投資


放大圖片

■上海銀行的理財產品推薦板。 孔雯瓊 攝

在上海經營投資公司的范先生是玩P2P和私募投資的老手。由於工作關係,他的公司經常會參與一些政府和大型企業的合作項目,所以深知銀行理財一些內幕。

范先生表示,「銀行理財按理是指募集到資金後投資某個項目,一般來說是專款專用,但實際上現在很多銀行是將所有資金匯總到資金池內,再根據實際需要投資各種不同的項目」。他認為個人購買銀行理財產品,如果是以個人身份,永遠不會知道銀行用這筆錢去投資了甚麼。

銀行產品設封頂上限

其次就是銀行產品的收益率既不保本,還設有封頂上限。他舉例指,「如果銀行告訴你預期收益是6%的話,那就是最高的收益了,哪怕他實際收益是8%、12%,多餘部分全歸銀行所有,名曰『管理費』」。

目前范先生的公司和某大型企業正展開合作,有銀行參與。他指「這項目雖然目前不方便透露,但知道錢用到哪裡去了,目前預期回報應該在15%至20%之間,還有信得過的擔保方。參與進來的銀行處平等地位,銀行把該項目包裝成理財產品,再向普通用戶出售,但返還給用戶的收益就只有5%」。

有實力者玩P2P私募

范先生同時強調,無論P2P還是私募,還是要同個人知情權、接近權畫上等號。也就是說,如沒有比較雄厚的實力和一定的廣泛人脈關係,這類理財投資很可能到最後輸清光。所以普通個人不要輕易嘗試。他最後奉勸一句,「理財可按對金融知識的獲悉率排出不同級別高低,個人應按自己能力盡力而為,切莫好高騖遠,追求自己不熟悉的領域」。

相關新聞
人幣擴波幅 港商難受惠 (2014-03-17) (圖)
社科院學者:行動恰逢其時 (2014-03-17)
兌換店:規避風險減持外幣 (2014-03-17) (圖)
資金波動 中資股受累 (2014-03-17) (圖)
市場對人民幣匯改看法 (2014-03-17)
本港ADR上周五表現 (2014-03-17) (圖)
阿里棄港赴美 集資或逾1400億 (2014-03-17) (圖)
李小加向阿里送祝福 (2014-03-17)
業界:港不隨便改制做法合適 (2014-03-17)
「雙重股權」無共識 「港夢」難圓 (2014-03-17)
內地理財渠道多 投資心態仍保守 (2014-03-17) (圖)
境外理財:買實體黃金 減投資風險 (2014-03-17) (圖)
另類投資:朝鮮藝術品 升值潛力大 (2014-03-17) (圖)
用戶心得:儲蓄放銀行 散錢放網上 (2014-03-17) (圖)
理財內幕:匯總資金池 按需要投資 (2014-03-17) (圖)
鬥平搶客: 銀行跟「網瘋」 或再誘「錢荒」 (2014-03-17)
人行緊急暫停虛擬信用卡 (2014-03-15) (圖)
金管局:電子支付須管理風險 (2014-03-15) (圖)
學者:金融服務需受對應監管 (2014-03-15)
聯手反擊:銀聯回應:二維碼安全性成疑 (2014-03-15)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財經專題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