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記者馬靜 北京報道)中國國家主席長達11天的「歐洲之旅」行程過半。值得注意的是,習近平已連續在出訪國荷蘭、法國和德國主流媒體上刊發署名文章。外交專家對本報表示,習這種做法此前很少採取,算是首次,充分體現了中國新一代領導人外交思路更加開闊,手段更加靈活,也展現了中國新一代領導人積極主動的外交風格。
開創主席先河 既親切又權威
中央黨校國際戰略研究所教授張璉瑰表示,中國國家主席在海外媒體刊發署名文章這種情況之前很少,幾乎沒有。他說,這與中國外交風格有直接關係,此前中國外交比較刻板,如今新一代領導人更加注重與國際慣例接軌,更加主動的利用各種場合來正面的宣傳自己的觀點。
張璉瑰說,通過國外媒體發表文章,第一,給出訪國民眾一個親切感,第二,這樣的署名文章出自中國最高領導人的手筆,具有最高的權威性。此外,署名文章通過當地媒體可以直接和外國普通民眾見面,對於表達中國官方聲音和中國領導人觀點都非常有利。張璉瑰說,此舉充分體現了中國新一代領導人的思路寬闊和外交手段的靈活,是一種非常好的外交做法。可以說,中國真正開始作為一個世界性大國在國際舞台上活躍起來。
回應外媒猜測 避免斷章取義
另有外交專家陳明明指出,中國國家主席出訪習慣做法是接受到訪國媒體聯合採訪。他認為,相對於聯合採訪,發表署名文章的效果更好。直接發表文章,把要講的話直接印在報紙上,對方不會斷章取義。
清華大學當代國際關係研究院高級研究員魯世巍表示,高層外訪前,國外媒體都有種種分析和猜測。針對這類關注,一篇領導人的署名文章就是一次很好的回應。
3月23日,習近平在荷蘭《新鹿特丹商業報》發表題為《打開歐洲之門 攜手共創繁榮》的署名文章,為歐洲之行「定調」。隨後25日,他在法國《費加羅報》發表題為《特殊的朋友 共贏的夥伴》的署名文章,闡述中法關係的歷史與未來。28日,習近平又在德國《法蘭克福匯報》發表題為《中德攜手合作造福中歐和世界》的署名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