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章蘿蘭 上海報道)對於滬港交易所擬推網絡互通的傳聞,有內地專家直言「看空」,因QDII2等事宜並非兩個證券交易所就可解決,若無國家層面的制度創新與政策突破,滬港交易所幾乎無可能實現任何實質性合作。
無國家政策難實現
在宏源證券策略分析師徐磊看來,滬港交易所擬推網絡互通,「沒有多大意義」。他指出,若要達到期望的效果,需要修改外匯管理制度,但現時境內居民境外投資仍然受限,且「港股直通車」亦遲遲未有說法,「QDII2等事宜怎麼可能是兩個證券交易所說了算?一定要國家層面有制度、政策的突破,才可以實現實質性合作。」
至於傳聞稱,未來上交所將承接內地QDII2買賣單需求,但考慮到港交所交易款項方式為T+2,上交所則為T+1,兩者之間的結算或有障礙。徐磊認為,正因為兩地交易所在開戶、交易、資金交割方式的差異,上述合作方式幾乎很難實現。此外,傳聞亦透露海外機構或可通過港交所直投A股,徐磊指這並不是「稀缺產品」,僅僅是海外機構多了一個投資渠道而已,「現時QFII、RQFII額度都有結餘,所以海外機構通過港交所直投A股,對A股市場不會有多大提振作用。」
AH股議價空間將收窄
徐磊認為,滬港交易所的網絡互通,更可能僅僅是技術方面的合作,象徵意義更大於實際,開年以來上交所多次提及藍籌股戰略,與港交所合作,或與大戰略有關。「若與香港交易所實現網絡互通,可能會令兩地同時上市的股票、特別是金融股,議價空間有所收窄,」徐磊說,而今在上交所上市的金融藍籌股,估值處於歷史最低,兩大交易所的合作可能將帶動上交所的相關藍籌股股價向港股看齊。
此外,在徐磊看來,近年來與深交所相比,上交所競爭優勢不足,故一直想在國際化與制度創新方面有所突破,海外機構或可通過港交所直投A股等措施,表明上交所可能想借力港交所,確立國際化地位。至於此消息是否意味着「港股直通車」好事將近,他認為至少近期完全無可能,「推出『港股直通車』,A股更加沒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