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強總理昨日在博鰲亞洲論壇宣布建立滬港股市互聯互通機制(「滬港通」)。「滬港通」計劃既反映中央致力進一步推動金融改革,對促進國家金融業規範化、國際化具有戰略意義,而且充分顯示香港憑藉其獨特優勢,繼續在國家與世界經濟更廣泛的融合中扮演關鍵角色。「滬港通」賦予香港推動國家金融改革開放的重大使命,不僅有利鞏固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有利香港發展成為離岸人民幣業務中心,也讓香港的投資者分享到更多實惠。香港要加緊落實「滬港通」,尤其要注重風險管理,維護金融安全。
國家正在着力推動新一輪改革開放,金融改革是重中之重。「滬港通」打通上海與香港兩個股票市場,內地資金可以直接走出去,海外資金可進入內地股市,實現真正的與國際接軌,為內地資本市場的進一步開放作大膽嘗試,有助推動人民幣國際化,是國家金融深化改革的戰略部署。正如李克強總理所說:「進一步促進中國內地與香港資本市場雙向開放和健康發展,中國將在與國際市場更深度的融合中,不斷提升對外開放的層次和水平。」
香港金融業在過去30多年,對內地的經濟和金融業改革發展一直發揮着促進作用。經過30多年的改革開放,國家經濟迅速增長,已成為全球經濟總量排名第二的經濟體。「滬港通」機制的確立,香港仍扮演國家金融業與世界融合的「超級聯繫人」的角色,這說明香港擁有良好的法治制度、成熟的股市和金融市場,這些因素都是內地金融改革最需要學習的。內地仍然需倚重香港,推動內地企業和金融市場的國際化及規範化,提升經濟發展的質量。內地深化改革的過程中,也為香港的經濟發展提供新的、更大的動力,促進香港金融、經濟的活躍,做大香港的「餅」,讓香港各界都分享到實實在在的紅利。
當然,「滬港通」的推進仍面臨不少挑戰。目前內地與香港股票市場,在包括交易規則、監管環境、財務會計準則等方面都存在差異,這都需要加強合作縮短磨合期。對於內地來說,由於需要放寬外匯管制,面臨的監管風險隨之增加,特別是香港作為自由開放的市場,國際熱錢可趁機在兩地炒作,容易造成金融動盪、影響經濟穩定。這需要兩地的監管機構做好市場監管,主動消除隱患,維護市場穩定和保障投資者利益。
目前,本港有人揚言要搞「佔領中環」,要癱瘓香港的金融中心運作,對特區政府和中央作出要脅。全港市民要立場鮮明地向「佔中」說不,絕不能讓一小撮人為了政治私利,動搖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損害香港和國家的整體利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