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醫護人員把病人送往安全地方。 資料圖片
吳世宗1985年加入公務員體系,在瑪麗醫院擔任二級工人,至今已服務近30年,曾擔任不同崗位,由不識愁滋味變成百般點滴在心頭。現為手術室助理(屬高級技工)的吳世宗慨嘆,在手術室工作逾10年,對手術成功與否已感麻木。不過,每次見到重傷被送進手術室的病人,心頭仍然有些顫動:「最難忘是有一年大年初三大型車禍,看到一些小童臉上插滿玻璃碎片,十分傷感。」
換肝中心搬瑪麗 員工壓力增
在瑪麗醫院工作近30年的吳世宗,曾任職病房清潔、運輸、執床、照顧病人等工作,現為手術室助理,主要職責是協助麻醉科醫生麻醉。他指出,自從東區醫院啟用後,瑪麗醫院病人人數壓力已大幅紓緩。但自從換肝中心搬到瑪麗醫院後,手術室員工壓力相應增加。
團隊無私奉獻 喜病人康復
他認為,協助一名病人做手術,看到對方由病患者轉成康復者,哪怕只是一名手術室助理,亦有一份喜悅感,但強調成功並非單靠某一位醫護人員努力,而是整個團隊付出,「以整個團隊來計,支援職系不可或缺,例如當護士人手不足,病房助理對病人亦無私奉獻,還未計算其他如物理治療及負責清潔的人員」。
多年工作經驗,最難忘是有一年大年初三,一架雙層巴士翻車,多名重傷者送往醫院接受手術,「那天本來是喜慶日子,我卻看到一些小童臉上插滿玻璃碎片,十分傷感。」至於提及當年「沙士」,他則指瑪麗醫院並非「重災區」,亦不是疾控中心,工作壓力不算太大。當時院內緊張程度十分高,單從口罩需求量已可見一斑,「平時在手術室新開一盒口罩,可能數天才用光,但沙士期間每開一盒,極短時間內便掃清了!」
■記者 聶曉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