藉進口美武器吸技術 出口額7年飆逾13倍創新高
韓國三星電子產品和現代汽車世界知名,成為賺取外匯的重要來源。該國軍工產業出口目前雖仍難比擬,但近年急速冒起,備受世界關注。韓國防衛事業廳日前公布,去年軍工產業出口額達34億美元(約264億港元),創歷史新高,更是2006年2.5億美元(約19.4億港元)的逾13倍,令韓國晉身全球增長最快的武器出口國之一。分析指,韓國武器價格較歐美便宜,加上中國崛起導致東南亞國家軍備需求增加,為韓國軍工業帶來龐大商機。
香港文匯報記者 余家昌、陳國麟
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SIPRI)數據顯示,韓國在2008年至2012年間是全球第4大武器進口國,佔整體付運量5%;武器出口同期排16,佔整體付運量不足1%。雖然出口額遠遜美國等武器出口大國,但已扭轉該國一向着重進口武器的形勢。
分析普遍認為,韓國軍工產業崛起涉及多重因素;其一是韓國透過大量進口外國尤其美國軍備,吸取外國先進技術。在政府大力推動下,國防私人研發投資額亦由2005年的1,322億美元(約1萬億港元),增至2008年的4,107億美元(約3.2萬億港元)。
東南亞國增購制華 價格低添優勢
其二是地緣政治因素。除朝鮮軍事威脅逼使韓國大力推動國防發展外,東南亞國家為抗衡中國崛起,紛紛引入先進軍備,為韓國帶來商機。與中國有主權爭議的菲律賓去年便提出向韓購買12架FA-50戰機;馬來西亞近年亦斥資4億美元(約31億港元)添購韓軍備。
其三是價錢上的優勢。雖然韓國武器質素上稍遜歐美競爭對手,但其勞工成本和部件費用較低,受不少「荷包緊絀」的國家青睞。此外,相比美國嚴格限制軍事技術出口,韓國對軍事技術轉移態度較寬鬆,亦是受歡迎的原因。
打入歐洲拉美 與洛歇馬丁爭美軍合同
韓國不滿足於東南亞市場,希望進一步拓展軍工產業出口。總統朴槿惠與波蘭總統科莫羅夫斯基去年10月簽訂防務合作協議,為韓軍備進軍歐洲打開大門。拉丁美洲國家自2006年起亦已從韓國入口4,890萬美元(約3.8億港元)軍備,包括軍車、防彈衣、彈藥和通訊器材。
2007年,時任韓國總統李明博計劃將國防業務打造成「經濟引擎」,到2020年達到年均出口額40億美元(約310億港元)和聘用5萬人。韓國航宇工業公司(KAI)計劃以T-50訓練機,與洛歇馬丁等軍事巨頭爭奪美軍T-X訓練用戰機採購合約,試圖進一步打響名堂。KAI指,若T-50成功被美軍選中,有助韓國爭取全球訓練用戰機合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