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4年4月23日 星期三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副刊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謝克四海為家,以客身看世界


放大圖片

■謝克用手機向記者展示他在北京工作室創作時的場景。 趙僖 攝

在人口頻繁移動的今天,我們已很難扎根一處,一生只戀一座城。青年人難免心中有江湖渴望仗劍走天涯,離鄉背井或為求學或為謀生。行至壯年,若依舊心存理想便希望能夠飛得更高、走得更遠,要用盡全力看遍世間繁華。漂泊在外的人兒總對家鄉的人事物心心念念,但回歸故里卻突然驚覺身在家中仍是客。當代藝術家謝克便是這種遊子心態的最佳代言人,香港出生,留學北京,新加坡開畫廊,現徘徊於京港兩地之間。永不停歇的謝克為自己的畫廊取名為《客藝廊》,一個「客」字道盡心中萬種滋味。■文:香港文匯報記者 趙僖 圖:由受訪者提供

最近這七年,謝克一直在北京。為了營造屬於自己的藝術空間,謝克自建了一間佔地一萬六千平方呎的工作室,全心全意地投入了藝術創作。日前,謝克為參加香港各大拍賣行所舉辦的春季拍賣會才特地回到香港。已經習慣了北京的悠閒自得,雖在香港土生土長,謝克也不得不承認回到人潮洶湧、步履匆匆的香港有些不自在,尤其是港人吃飯的速度讓他徹底「敗下陣來」。謝克說:「今天和朋友在茶餐廳吃飯,香港人吃東西的速度真的令我壓力好大。兩位朋友因為擔心後面的人等位站得太久,食物一來就『憑零乓啷』狼吞虎嚥。我只好請他們稍慢一點。」就這麼一個細節便暴露了謝克與香港的當下的心理距離。記者問謝克,現在回香港會不會反而覺得有些陌生,像個客人,謝克略帶無奈地笑了笑,點點頭說:「有時會。」

謝克的溫馨提示

儘管近年來長居於北京,但謝克畫中的香港影像卻從未缺席。在他所創作的《正義女神與紅色資本》系列中,你可以看到傲然挺立的中銀大廈與高等法院前的正義女神雕塑。至於為甚麼正義女神會移步中銀大廈前方,則隱含了謝克的細膩思考。謝克解釋道:「正義女神雙眼被綢布遮擋,一手拎茪悒迭A一手拿蚅_劍,在她心中沒有王子庶民和高低貴賤,正義女神只斬不義之人。這麼多年在外闖蕩,我最留戀的便是香港的公平和正義。公平、正義這兩個詞從嘴裡吐出來是那麼簡單,但實際操作起來卻處處掣肘。如此構圖是想表達公平和正義在我心中的重要性。」謝克喜歡讀歷史,喜歡反思社會問題,思索未來中國如何能發展得更好。他發現在歷史的長河裡中國長期領跑世界,雖然也曾一度落後,但總能再次發力奮力趕上。這是為甚麼?謝克認為緣於華人聰明與勤奮。謝克說,當下唯缺可以維護公平正義規範法制,所以他希望通過藝術給人們一些溫馨提示。

類似具有寓意與象徵主義的符號被謝克精心安排在不同的作品中,使得看似單純簡潔的畫面變得簡約而不簡單。如椅子系列中紅藍相間的傳統木椅;心與性系列中的蒙眼小兒;代表江山的嶺南山脈,賞謝克的作品既像是在尋寶又像在猜燈謎。國際知名獨立策展人顧振清「一語道破天機」,他表示謝克作品中任何一處形式、技法的主觀處理及其微妙變化,都蘊含蚆禮J刻意的、絲絲入扣的謀篇佈局和嚴謹思考,他早已領悟油畫、雕塑的深度不取決於技藝本身,而在於技藝是否能有效表達並提升人的精神。所以,顧振清對謝克作品的評價是:微言大義、暗藏玄機,借觀念之視覺呈現現實批判與文化反思。

一件作品兩種評價

由於長期受西式現代文化滋養,所以在北京做創作時,謝克的作品常被歸為另類。謝克亦不否認在北京的大環境下自己確實有些小眾,但又為這份與眾不同感到得意。談到自己的定性,謝克十分大方:「我在香港成長,在香港學畫學設計,導致我做出來的東西和傳統的中國思維很不一樣。我的作品無論是造型、構圖、色彩在大陸都顯得有些『另類』,但是在香港和新加坡這些作品卻很容易被接受。」據謝克分析,導致該現象產生的主要原因是收藏家更傾向於選擇與自身有茯萓P文化及記憶的作品。他坦言:「大陸的買家比較容易接受大陸藝術家所創作的作品是很自然的。你想想,如果現在有水墨畫與印度畫各一張擺在你面前,藝術價值與價格相同,你會選擇哪一幅?」即使目前內地藏家對謝克作品的接受度仍有待增強,但謝克信心十足,他相信只要再過個七、八年情況就會有所轉變。

謝克能夠如此自信源自於他對中國文化藝術和失常的了解,他相信這是他的有利條件。聊到中國傳統藝術,謝克一下就打開了話匣子,他說:「我是研究中國傳統裝飾藝術出身的。裝飾的範疇十分廣闊,你目之所及,小到服裝大如房屋建築都和裝飾相關,甚至連敦煌壁畫都是一種裝飾。我所學的知識涵蓋了中國上下五千年的文化,因此在我的創作裡面不自覺地就會融入很多傳統的元素和符號。有了這些元素,大陸的買家就更為容易接受。再者,現在大陸的拍賣行,像是保利、嘉德都在香港拍賣,他們除了帶來一些大陸藝術家的作品,也慢慢開始聚焦於本土藝術創作。近年來呂壽昆、王無邪這些本地藝術家的作品愈來愈受重視。」所以謝克從不擔心自己作品的出路,反倒為香港現下的日益淡薄的文化藝術氛圍略有擔憂。

京港藝術氛圍大不同

上世紀八十年代時,人們常以香港藝術家過多為題材來開玩笑。謝克也與我們分享了一個,他笑言當時人們總說如果一塊磚頭從天而降,被砸死的十有八九是設計師。雖然設計師人滿為患,但謝克卻說那個時代香港的藝術氛圍要比現在濃郁得多。在謝克的世界裡,與藝術氛圍直接掛u的是要有從事藝術創作的人才。他回憶說:「在第一設計學院教書的那些年,每天走在街上都有學生與我打招呼,叫我阿Sir,多到我甚至都分不清誰是誰。可惜現在要在香港搞藝術,成本實在太高。生活成本、工作室的租金還有辦展所需的費用都壓得香港年輕藝術家喘不過氣來。青年人走出校園後便斷了收入來源,極少有人能熬到成名,於是大家便慢慢放棄了藝術。」

針對以上狀況,謝克建議政府加強對新一代藝術創作者的支持。但基於對香港的了解他也理解政府的難處。謝克告訴記者:「香港不是沒錢,是太多聲音。政府想做的每一件事情都有那麼多反對的聲音,導致每個人都只能小心翼翼、中規中矩。北京的優勢在於凝聚了大量有理想能吃苦的人才。大陸每個省、市都有藝術學院。那些地處第二三級城市的學生畢業後基本都首選上京發展。而北京又是全國的文化中心,自身就有大量高素質的人才再加上全國各地的藝術青年,大家聚集在一起就會形成一股不容忽視的力量。這種像原子彈一樣的強大力量就是北京的藝術氛圍。」謝克無論身處何方永遠心繫香港,他透露未來會以香港的發展及香港藝術的發展為題進行藝術創作。

相關新聞
謝克四海為家,以客身看世界 (圖)
「鎔鑄丹青──覃志剛書畫展」香江開幕 (圖)
好去處:海洋藝術展 借創意保衛海洋生態 (圖)
百家廊:執茯O一臚予妗 (圖)
琴台客聚:和尚爸爸
翠袖乾坤:張耀榮瀟灑走一回
天言知玄:賈似道測字
生活語絲:鬥牛的藝術和爭議
隨想國:權
路地觀察:產後調養
歷史與空間:精研 覃思 考訂 辨析 (圖)
書若蜉蝣:詩與靈魂 (圖)
來鴻:潮汐絮語
試筆:師 念
手寫板:靜靜的喧鬧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副刊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