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龐鼎全(前)及周敬流(後)都熱衷實踐MOOC,他們曾花上不少時間去準備其線上課程。歐陽文倩 攝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歐陽文倩)由大學提供的MOOC課程,其學習及上課模式與一般大學課程有著截然不同的可能性,教授「烹飪的科學」課程的科大生命學部教授周敬流就表示,要將課程「斬件」成為多個數分鐘的短片,自己也重新思考一遍應該如何教學;為了製作短片,他更是經常通宵錄影、錄音。雖然前後花2個月才錄了8小時的短片,但他坦言透過與世界各地的「慕課(取自MOOC的譯音)生」交流、數萬人一起進行「味覺圖」的實驗,自己亦獲益良多。
一般大學教授的學生都是20歲左右的年輕人,但在MOOC平台上,周敬流面對的學生卻是8歲至80歲都有,更是來自世界各地。他們有的是40年經驗的大廚,有的是生物科技公司總裁,有的是食品化學家,有的是一家大小的「親子學習小組」。
談到教授MOOC的難忘事,周敬流可謂說之不盡,例如他曾「號召」到數萬人一起試驗「味覺圖」,笑言這可能破世界紀錄,「雖然很多年前已經有人說舌尖試甜、舌根試苦的說法是錯誤的,的確,舌頭到處都能試出不同味道,但我們透過數萬人的數據顯示,的確有某些區域對某些味道特別敏感。」
學生家人周末廚房做實驗
此外,也曾有學生因為與家人一起修讀這個課程,逢周末就一起於廚房做實驗,親子關係增進不少,讀畢課程後更一起旅行,「他們於旅行時想起這一切都因為我的課程,所以就寄明信片給我,至今我已收過5張明信片了,這是我之前沒有想過的事。」
一些較為間接的體會,則是透過MOOC平台附帶的討論區中感受。周敬流表示,曾看過幾個學生就「味覺疲勞」的討論延展至開設公司為病人製作「好味餐單」;有學生因只有男助教說話而無女助教說話,展開了數星期的性別討論,周敬流笑言︰「我也和學生說,這一科學的不止科學,還有商業和社會學。」
教授網上課程,不止是探索,也是反思。由於要避免學生嫌棄課程冗長而「轉台」,一個課程劃成不同概念、剪成多條數分鐘短片,教學多年的周敬流亦因為要將短片串連成有系統的學習,首次將授課內容畫成腦圖,自己也重新掌握了一遍學科知識,「所以我也獲益不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