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為小學生們講解如何辨別水質。網上圖片
江蘇無錫一位76歲的老人吳壽鑫,因為家附近一條古運河時常發黑發臭,於是他從2000年8月開始,每天散步回家後便拿起筆,記錄運河的水質情況,這一義務行為,一直堅持到本月15日老人去世的前一天。粗略計算,這位環保老翁在近14年的時間,記錄了5千多篇日記,記錄的水質數據多次提供給水利、環保部門。■《現代快報》
吳壽鑫老人退休前是一名中學地理老師。「水日記」是從2000年8月1日起開始記的。如今已經寫滿了整整兩個筆記本,吳老的妻子熊女士流着祥﹛A「有時去外地,他也會找人幫忙記錄,沒有一天的停歇。」「5月15日,周四、晴,氣溫19-27℃,水色:淺綠色。」這就是吳壽鑫最後一天的記錄情況。
數據提供水利環保部門
對於水質變化,吳壽鑫分別以「墨黑」、「淡黑」、「泥土色」、「深綠」、「淺綠」等標注。除了記錄水質,老人還記錄了天氣情況以及每天的溫度、空氣品質指數。在每一欄背後,還有一個備註欄,用以記錄當天發生的事情,其中大部分和水環境整治有關。
記錄的這些數據,他曾多次提供給無錫的水利、環保等部門。吳壽鑫扎實的數據,也引起了無錫市人大代表的注意。2003年8月,無錫市政府出台河道整治辦法,經過相關部門治理,從2011年起至今,附近古運河的水再也沒有黑臭過。
向學生傳播環保理念
30多年來,吳壽鑫不僅自己關心水資源保護,他還把環保的理念傳播到課堂內外。退休之後,他帶領無錫市輔仁高級中學的學生舉辦了「我愛家鄉水」活動,每年8次帶領學生到蘆莊污水處理廠實地探訪水環境,向學生宣講保護母親湖--太湖的重要性。
「他有氣管炎,經常半夜都會咳醒來。」熊女士說,本月16日凌晨3點多,老人咳嗽不止,其間還咳出了血。「聽醫生說是一口血卡在氣管中,沒能咳出來。」等送到醫院搶救,已經來不及了。前日,吳壽鑫的學生、老同事、鄰居,一批又一批人過來悼念老人。鄰居張先生告訴記者,老人熱心腸,小區裏幾乎每個人都和他聊過,聊國家大事,聊家長裡短,當然聊得最多的還是關於環保的話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