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F518創意園找靈感 鳳凰古村溯源尋祖
在當下很多人眼中,深圳市寶安區可能只是一個高樓林立、海陸空交通發達的現代化國際化濱海城區。令你想不到的是,在這高樓逼仄的縫隙裡,不僅是工業文化、創意文化、美食文化的天地,還留存着鳳凰古村落等深港歷史文化起源地的印記。在這多元文化並存的城區旅遊,你會找到穿越時空的樂趣。■香港文匯報記者 孫雪 李璐 李薇
在本報廣東分社主辦,香港攝影藝術協會協辦的「深港之源 魅力寶安」攝影大賽的感召之下,本港的一群攝影師們日前率先體驗了寶安區旅遊的樂趣。
再到F518感受別樣藝術氛圍
5月18日上午,在早晨的一場傾盆大雨之後,由本港30名攝影師組成的攝影團,浩浩蕩蕩進入由舊廠房改造而成的深圳F518時尚創意園。
該園名字源於英語Forerunner(先驅者),518則代表着創意園主街518米的總長度。園內共有深圳創意名家1號工作站、F518創意前岸、深圳當代藝術創作庫、品位街、F518創展中心及前岸藝術酒店六大主題區。
在高低錯落的建築、個性化的爬牆雕塑、生氣勃勃的爬山虎、優美的藝術環境中穿梭,讓見多識廣的攝影師們驚歎不虛此行。
「這是我第一次拍攝如此有創意的建築,這裡的每一個樓梯都非常有線條感,加上滿牆的爬山虎,營造出一種寧靜卻現代化的氛圍。只要稍微動動腦子,就能拍出各種風格的照片。我喜歡這裡!」香港攝影藝術協會副會長姚佑雄驚喜地指着廣場上的一個彩色繩結雕塑告訴記者。
從正面拍攝照片,透過繩結的圈圈正好能看到背後建築上的海報人物,這仿若是一個人進入了一個「圈套」。「我為這幅圖取名『圈套』,我認為攝影也是藝術創作的過程,同樣需要靈感,這裡的建築激發了我的靈感,我相信如果香港人知道有這樣一個地方,一定願意來到這裡!」
事實上,不少本港攝影師坦言,並非香港沒有這樣的創意基地,在荃灣、火炭等區的空置舊工廠大廈中,亦有不少室內建築風格與F518類似。但香港土地面積有限,即便香港年輕人有創意的想法,也難以找到大片的土地施展設計才華。
「我們這些熱愛攝影的發燒友就更難找到這樣一片可以創意、可以想像的基地。這兒距離香港很近,回去以後我會把這裡分享給同樣熱愛攝影的朋友,有時間會和他們再一起過來仔細了解。」姚佑雄說。
來鳳凰古村遙思先賢勤儉耕讀
本港的攝影們在體驗寶安的創意文化之後,下午走進了深圳寶安區福永街道鳳凰山腳下--擁有700多年歷史的鳳凰古村。
這座剛剛被喚醒,成為第十屆中國國際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分會場之一的古村,現存清代民居183間、私塾5座、公祠12座、12口古井、12棵古樹、6條主巷道和35條次巷道。其中三口元代古井均為宋末至元代所建,距今已有七百年歷史。另外,69座保存較好的清代民居以及部分公祠和私塾則是構成鳳凰古村建築群歷史風貌的重要組成部分。
據中山大學考古專家們考證,歷經宋、元、明、清及民國時期風雨洗禮的鳳凰古村採用「梳式佈局」,充分體現了嶺南廣府民系村落的佈局特徵,是深圳較為典型的嶺南廣府民系古建築群,同時也是文天祥族人遷徙發展節點上的代表建築群,可以說是嶺南民間廣府建築文化的博物館。
依舊是建設有序的低矮瓦房,青磚黛瓦,阡陌巷道的鳳凰古村,在能工巧匠們的精心修復下,煥發着新的風采。
「攝影並不只是記錄生活,更多的是觀察生活,思考有意義的東西。寶安的鳳凰古村有那麼久遠的歷史,讓我們非常驚訝,之前從來不知道。這樣的建築香港沒有,深圳必須好好保護,讓它煥發出更多屬於自己的特色和本土味道。」站在小巷深處,聽着導遊介紹古村的歷史,香港攝影藝術協會副會長林錦森在腦海中遙想當年文氏後裔如何勤懇耕作、安享度日。
這群平日裡為了采風而走遍全國各地的攝影師們,一邊驚歎着距離香港如此近的寶安,原來還有歷史這樣悠久、保存這樣完好的古村落,一邊用藝術的角度記錄古村的美好。情到深處,他們忍不住想為古村的保護、發展獻謀謀獻。
在林錦森看來,古村要有「古」味,必不能少了古人和歷史。而歷史僅通過文字、壁畫等來表達又顯得過於單調和枯燥。「文博會結束以後,部分古屋必定會空置出來,屆時政府可以聘請一批老人充當職業的『村民』,請他們演繹文氏後裔的生活習慣,譬如他們如何釀酒,如果做糕點。這樣不僅有古味,也能夠更真實、更靈活地表現歷史,讓年輕人更了解古人的生活智慧,理解他們的艱苦生活。」
「能否邀請一些職業村民到村裡表演文氏後裔?」「不如在古屋旁邊插點三角小旗增添多元化的古典味道?」「也可以學習烏鎮,在屋簷邊上加點古香古色的小燈,在夜晚點亮一定特別漂亮!」
在古村辦非物質文化遺產展太精妙了!
在參觀鳳凰古村古式建築的同時,本港攝影師們還見到了古村裡的中華文化遺產--「中華巧藝--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百項技藝(深圳)聯展」,這是由中國藝術研究院挑選提供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一共78項。
「在古建築裡辦非物質文化遺產展,這個想法實在太精妙了!文化遺產和古建築一樣,都含有歷史成分,這兩種東西結合在一起讓鳳凰古村的吸引力更強。」香港攝影藝術協會攝影師梁其錫仔細詢問民間工藝活動是否會長時間在古建築內表演。
他建議,古建築內的傳統工藝,譬如剪紙、刺繡、風箏製作、燈籠製作等可以長期保留。甚至應該讓風箏製作師傅在古村的大廣場上放飛它們。
「如果傳承人不能長期在此表演,可以讓他們將作品保存在古建築內展示。這樣可以保證古村的人流量不少。」梁其錫認為,鳳凰古村具有深厚的文化、歷史底蘊,必須加大作為旅遊景點宣傳力度。同時應該將這個地方設為青少年教育基地,定期讓中小學生前往感受傳統文化氣息,增加對祖國的認同感。
鳳凰古村會不會變成酒吧一條街?
縱觀中國旅遊城市現狀不難發現,不少地區在發展旅遊的過程中,漸漸的讓商業化取代了旅遊景點本身的歷史文化價值,導致無法挽回的文化損失。鳳凰古村在文博會之後會不會變成酒吧一條街成為攝影師們熱議的話題。
作為本港攝影藝術協會副會長,林錦森為采景幾乎走遍中國大江南北各大城市,在他看來發展具有文化底蘊的旅遊城市,最重要是落在「古」字上面,保留古香古色建築,保留古人風俗習性,保留古文化精髓部分皆是政府應當牢牢把關的重點。
「LED屏幕太亮,木製指示牌太多,部分翻新工程太新,這些都導致古村看起來有些商業化,缺乏古味。我很擔心這麼好的地方,過幾年來就多了咖啡館、酒吧這些西方人的東西。」
林錦森直言不諱說出他的擔憂,在他看來中國的文化必須保證純粹無雜質,切不能像北京故宮那般加入星巴克等西方元素。
與林錦森意見一致,攝影師梁其錫同樣對古村門口的LED屏幕感到不滿。「這麼大,這麼五光十色的LED屏幕和背後古村的風格完全是衝突的。而翻新工程沒有翻出舊的感覺也讓我們略感遺憾。」
時尚創意園需增加指引繪製地圖
在F518時尚創意園,在感受創意和靈感的同時,「看不懂」是不少攝影師們一致看法。
梁其錫認為,每一種藝術風格都暗藏有創意者想要表達的思想內涵,但一般人並不能很順暢的理解藝術家的想法,此時便需要一點指引性的文字。「一座雕像,一幅畫,如果有特殊含義的,最好在附近立一個小牌,寫上作品的名字或用簡單的一句話說明含義。這樣能讓參觀者更好的理解原創者的思想,讓雙方思想產生碰撞。」
亦有攝影師建議,目前F518時尚創意園的佈局已非常完整,如果未來人流量漸多,可考慮在園區內增設畫展、雕塑展等藝術展以增加藝術氛圍。「如果深圳有美術學院,可與學校合作,將學生畢業作品拿到創意園展出,邀請社會人士前來觀看,這樣不僅可以增加學生作品的知名度,也可以增加園區人流量,一舉兩得。」
此外,不少對F518表現出濃厚興趣的香港攝影師希望能夠再次前來采景,但不認識路,缺乏地圖指引讓他們備感困擾。「園區的設計師能否繪製一些地圖放在網絡上供有興趣的遊客參考?倘若有簡潔、可愛的指引,相信會有更多遊客願意來這兒感受創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