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到西九文化區管理局發給表演藝術業界朋友的電郵,邀請大家出席2014年5月28日(星期三)下午3時至4時30分和2014年5月30日(星期五)上午10時至11時30分兩場表演藝術業界交流會議。根據來函所言,舉辦交流會目的是為使出席者進一步了解西九文化區各個表演場地的最新發展,不過函件也提到「西九管理局現正規劃戲曲中心的管理及經營模式及其他未來場地包括自由空間、戶外劇場、演藝劇場及駐區藝團中心的藝術定位及設計」,加上交流會不是安排在星期六、日或周日的晚上舉行,我有理由相信交流會主要是探討戲曲中心的運作,同時交流對象是粵劇從業員。
過往,雖然不是表演藝術業界一分子,但為了替西九團隊打氣,在可放下工作的情況下,一定會向電台請假,出席西九各項與粵劇有關的公眾諮詢會。可是近日自己公務忙得透不氣,實在沒法抽時間到場為西九的朋友打氣了,惟有呼籲受邀請的粵劇從業員踴躍出席和發言。
上星期三在電台大堂遇上在大學教授中國音樂的舊同事,談到西九戲曲中心的前景,他很憂慮究竟有沒有足夠有分量老倌在西九戲曲中心演出,並進一步分析,如果本地粵劇界演出檔期不多,那麼,西九戲曲中心便會成為內地戲曲團體來港演出的重點場地,因為論專業水平,內地中、青年演員平均來說遠遠超越本港的同齡演員。如果真是出現這種情況,本地劇團便淪為二流戲班。
教授朋友擔憂西九戲曲中心建成後,「有場無團演」是一早已知的問題,所以在當年的諮詢會上,我曾經向周梁淑儀主席提出戲曲中心不要太宏偉,最重要「實用」,讓本地戲班繼續「低成本、高效益」的市場運作模式生存。本地粵劇迷數量大約三、四萬,經常看戲的只有三、四千,而且大部分是長者;除非計劃開拓「高消費」市場,否則票價太高,肯定會流失部分觀眾。
要西九戲曲中心成為本地戲班的專用場地,最重要是有可以擔起「票房」的大老倌。環顧粵劇新一代有幾多位具備這一條件呢?西九管理局和粵劇界如果不實事求是,定下太高的門檻,恐怕有資格進西九戲曲中心的本地戲班將是寥寥可數。■文︰葉世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