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林舒婕
民進黨主席選舉投票翌日(即26日),蔡英文便以「民進黨主席當選人」身份投書台灣報章,論及對「憲政改革」的主張。她很清楚,即便面對的是內外交困的國民黨,民進黨在2016年也並非勝算滿滿。在通往台灣首位女性「總統」的道路上,蔡英文至少還需跨越四大障礙。
兩岸論述是輿論與學界研討最多的部分,也是公認蔡英文的最大「罩門」,在這段耐力障礙賽中,堪稱最艱難障礙物。不過短期看來,穩妥為上的蔡英文不會草率甩出兩岸論述,畢竟這不僅攸關民進黨路線轉型,也關乎台灣社會與大陸對「回鍋蔡」的重新審視。
挾九成三高得票率三度當選黨主席,小英已非當年無派系支持的素人。隨着蔡系人馬成長壯大,民進黨內的傳統派系生存空間遭到擠壓,加上此次黨主席選舉前,蘇貞昌與謝長廷都是心存嫌隙。如今的派系整合之路,較之2年前,難度系數增加不少。
再談及蔡英文在投書中談到的「憲政改革」,雖然這不是她的政策着力點,但由於蘇貞昌在主席任內,拋出7大「憲改」議題,又成立「憲改」小組,把「憲改」定調為化解內部政治僵局與健全體制改造的過程。尤其蘇貞昌卸任前拋出增加「立法委員」席次想法,如何推動黨改、「憲改」,攸關民進黨未來發展方向,也考驗蔡英文黨內整合能力。
年底「九合一」選舉,能否達到「直轄6都贏3都」、「縣市長過半」的目標,則是蔡英文奠定2016年候選人身份的最後一個關卡。一旦目標無法達成,即便不以辭任黨主席來承擔責任,也會嚴重影響到蔡英文在黨內的威信,而給蘇貞昌東山再起之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