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曾俊華認為,本港經濟稱不上「倚賴」個人遊。財爺網誌圖片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文森)財政司司長曾俊華昨日在網誌提及《「一國兩制」在香港特別行政區的實踐》白皮書,表示不認為中央在收緊香港政策,中央是因為過去少數人士對基本法認識模糊和理解片面,才有需要作出全面陳述。曾俊華又認為,本港經濟倚賴個人遊的說法不符事實,因為訪港旅客對本地經濟貢獻每年約800億元,佔本地生產總值(GDP)約3.9%,個人遊旅客的經濟貢獻必然低於此數,肯定稱不上「倚賴」。
曾俊華昨日在網誌撰文表示,「白皮書」推出後,社會輿論有相當大的迴響。有意見認為,「白皮書」反映國家高度重視「一國兩制」在香港的落實情況,肯定香港在國家的未來發展中,仍然保持重要的角色;亦有意見擔心香港回歸祖國以來,成功落實的「港人治港」、高度自治、司法獨立會因「白皮書」而有所動搖,反映中央收緊對香港的管治。
少數人對基本法理解片面
他認為,這種疑慮是可以理解的,因為「港人治港」、高度自治、司法獨立都是香港人珍惜和重視的核心價值,也是香港維持安定繁榮的基石,但他不認為中央在收緊對香港的管治。他指,「白皮書」主要是針對過去少數人士對基本法有模糊認識和片面理解,中央才有需要作出全面陳述,並非就香港政策作出調整。
曾俊華續說,過去一段時間,香港各界就政改提出了各式各樣的方案,但無論最終的步伐如何,香港的管治都必然會出現根本性的改變,而這一個改變不單只關係香港本身,對於國家整體而言,都有着重大的影響。因此,中央在這個問題上從國家及香港的利益出發,以清晰、直接的方法表達國家的立場是適當的,可能為尋找一個中央和香港市民都認同的政改方案訂出一個重要基礎。曾俊華補充,香港正處於實現普選的重要關口,呼籲各方彼此理解和尊重對方的關注,一起實現普選。
港經濟無「倚賴」個人遊
另外,曾俊華承認個人遊對於旅遊業和零售業有其重要性,因為訪港旅客為旅遊業及相關行業提供了約22萬個職位,佔總就業人口6%,當中很多是低技術職位。不過若說本港經濟過度倚賴個人遊,則略有誇大之嫌,與事實不符。他解釋,訪港旅客對本地經濟貢獻每年約800億元,佔GDP約為 3.9%,當中已包括酒店、餐飲、運輸、零售等行業,故個人遊旅客的經濟貢獻,必然低於此數,肯定稱不上為「倚賴」。
曾俊華又不同意香港經濟是過度倚賴內地的說法,認為內地和香港的經濟從來不是一種「誰倚賴誰」的關係,而是雙向利用對方優勢、豐富本身不足的互惠關係。他強調,這種優勢互補的互利關係,在回歸之前已然存在,在回歸之後只是變得更加緊密而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