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王國潼、王憓父子合奏名曲。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焯羚)北京中央民族樂團為紀念著名作曲家劉文金逝世一周年,於6月25日晚在國家大劇院舉行《劉文金作品音樂會》。這個紀念音樂會以演奏、唱歌形式進行,作為劉文金同窗好友的二胡大師王國潼應邀演奏,具有劃時代里程碑意義的《三門峽暢想曲》不久前,王國潼已將此曲改編為雙二胡與鋼琴,因此他攜兒子王憓專程回母校以二重奏形式演奏《三門峽暢想曲》。
王國潼教授是《三門峽暢想曲》的首演者,也是他的成名作,快速自然跳弓演奏技巧影響到幾代演奏者。談起這曲創作故事,王教授說,緣於1959年夏天,劉文金、王國潼當時是中央音樂學院民樂系的同窗好友,趙渢院長委託劉、王二人創作一首二胡新作品,於是劉文金寫一段,王國潼就試奏一段,邊試奏邊修改,完成了這首樂曲的初稿,由於此曲的靈感來自三門峽水庫工地上工人的勞動氣息,所以曲風具有勞動的節奏與旋律,最初曾考慮取名《建設行》,後經二人商議,定名為《三門峽暢想曲》。
為表現樂曲中火熱的勞動場面和勞動者朝氣蓬勃的精神面貌,王教授在演奏中運用了二胡超乎常規的運弓力度和二胡前所未有的快速自然跳弓技巧,1961年7月1日在中央音樂學院大禮堂首演,後在北京音樂廳多次演出,得到了廣大聽眾的歡迎和支持。國樂界前輩楊大鈞教授讚賞王國潼創新的技巧將二胡演奏原本只是哀怨柔情的味道加添了激情和動感的風格,開拓二胡的另類演奏新風格,是二胡劃時代的里程碑。當時也有一些保守的人將其視為洪水猛獸,甚至危言聳聽地說「這是將二胡引向自殺的道路。」半個世紀過去了,事實證明,《三門峽暢想曲》的出現推動了二胡藝術的發展,也早已成為經典名曲,王教授與劉文金的創作精神值得學習和懷念。王國潼當年創新的快速技巧,今天已是廣大二胡演奏者經常使用的常規武器,而且被眾多的二胡學習者所推崇和仿效。王教授說每次演奏腦海中都泛起昔日水庫火熱的勞動場面,心情激動,所以作為演奏者了解曲的創作故事很重要。
目標開80歲二胡音樂會
王教授今年七十多歲精神狀態,體魄甚佳,腰板筆直,他微笑地說道,表演家上台要保持好的狀態才對得起觀眾呀,我一直注重身體保健,包括飲食及運動方面,健康地迎接80歲的來臨,到時會搞個紀念演奏會。
王教授有子承繼衣缽,兒子王憓創立的香港二胡藝術中心,王憓能演奏能作曲,現為香港作曲家及作詞家協會會員、兼任香港演藝學院、香港中文大學、香港浸會大學、香港大學專業進修學院導師。王憓把傳統帶到現代,吸收新紀元的元素,為中國音樂創了-番新氣象,他於2006年獲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文化部授予「二胡專業優秀指導老師獎」,肯定他對推廣二胡方面所作出的貢獻。
另外,父子二人於8月23日至24日在香港文化中心劇場舉行三場《二泉映月》王國潼、王憓二胡音樂會,演奏的曲目:《帝女花之妝臺秋思》《首爾的夜晚》《彩雲追月》《紅豆詞》《給我們的抒情曲》《幸福》《明天組曲》《二泉映月》《何日君再來》《山謠》,王憓表示為了吸引多些愛二胡音樂的市民來看,刻意將票價降低,HK$220,HK$160,更設有全日制學生、60歲或以上高齡人士及殘疾人士半價優惠,門票於6月30日起於各城市電腦售票處、綱上發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