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鑽石山紀念花園的面積最大,有2,300多平方呎,環境清幽。 黃偉邦 攝
「紀園」選花長伴 大海安息恬靜
生老病死,是人生必經階段,毋須忌諱。死葬,不只局限於入土和龕位,亦可投入大地,與鮮花為伴;或投大海之懷,安息於大自然的祥和恬靜。近年,在政府的積極推動下,選用食環署「綠色殯葬」服務的市民人數倍增,由紀念花園內的花卉選擇,到一眾提供服務人員的關心和親切態度,都是令市民接受新殯葬模式的原因,更有社福團體安排老人家參觀紀念花園,了解綠色殯葬的理念。■香港文匯報記者 陳敏婷
目前遺體火化比例達九成,但在龕位不足的情況下,骨灰的處理對家屬來說可能又是另一難題。早於上世紀60年代,食環署已經提供紀念花園撒灰服務,但當時普遍未獲市民接受。經多年積極推廣,2010年開始,使用紀念花園撒灰服務的個案,全年突破1,000宗。除了紀念花園撒灰服務,食環署的免費綠色殯葬服務,還包括在海上撒骨灰。2013年,共有3,151宗綠色殯葬服務個案,其中超過2,300宗選用紀念花園撒灰服務,800宗選用海上撒灰,整體數字較2008年增加5倍。
食環署九龍區高級衛生督察(墳場及火葬場)徐玉英表示,隨着新紀念花園場地陸續落成,加上政府近年推出宣傳短片及電視廣告,愈來愈多市民認識綠色殯葬。他們亦在長者博覽會上設攤位,推廣綠色殯葬。更有社福團體安排老人家參觀紀念花園,了解綠色殯葬的理念。
8紀念花園免費撒骨灰
家屬在食環署指定的8個紀念花園內,可為逝去摯親舉行送別儀式,親自或由專人代為撒放摯親骨灰,費用全免。此外,他們亦可繳付$90行政費,於園內設置牌匾紀念先人。
8個紀念花園分別位於鑽石山、和合石、歌連臣角、富山、葵涌、長洲、南丫島、坪洲,其中鑽石山的面積最大。最新落成的和合石,則建有中及西式庭園,配合不同宗教儀式的需要。
特栽種鮮艷花 予家屬舒服感
徐玉英表示,紀念花園內特別栽種顏色鮮艷的鮮花,希望帶給家屬舒服平和的感覺,「不會因為事情不太開心而選用素色,鮮艷的顏色反為家屬帶來舒服感覺,像先人去了好開心的地方。」
海葬6年增4倍 接載船設禮儀師
選擇海葬的數字,近年亦有明顯飆升。由2007年的160宗海上撒灰申請,大幅增加至去年的800宗,增長達4倍。食環署由2007年7月開始,推出海上撒灰先導計劃,市民現時可於3個指定水域,包括塔門以東、東龍洲以東、西博寮海峽以南,進行免費海上撒灰服務。
負責海上撒灰計劃的高級衛生督察(墳場及火葬場)特別職務廖嘉敏表示,接載家屬進行儀式的渡輪上有專業禮儀師,協助家屬進行不同宗教儀式,可有超過300名親友隨同。儀式後,家屬親友可以沿海域撒放花瓣,讓花香陪伴摯親回歸自然。
食環署亦於2010年推出「無盡思念」網站,家屬可為先人在網站建立紀念網頁,讓親友透過網頁,上載相片和錄像,互相分享舊的回憶,新的經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