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重慶大轟炸經歷者和遇難者的家屬在大轟炸遺址前紀念「七七事變」77周年。法新社
日戰機空襲逾200次 炸死1.19萬人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孟冰 重慶報道)在抗日戰爭中,重慶雖屬於「大後方」,但也不斷遭到日軍戰機的狂轟濫炸。「七七事變」爆發後,日軍為迫使中國政府投降,1938年2月至1943年8月,日軍戰機對重慶進行了逾200次空襲,投放包括細菌彈在內的各類炸彈2.16萬枚,炸死1.19萬人,炸傷1.41萬人,炸毀房屋1.76萬幢,史稱「重慶大轟炸」。親歷大轟炸的倖存者粟遠奎強調,會在有生之年堅持向日本政府索賠:「生命不息,索賠不止」。
今年82歲高齡的粟遠奎出生在重慶較場口鼎新街,1941年6月5日下午6點多,粟遠奎一家七口人還在吃晚飯時聽到了防空警報,這樣的聲音在過去3年裡,彷彿已經變為重慶上空的「戰火交響曲」。家人帶着9歲的粟遠奎逃往防空洞躲避。
數千人防空洞內死亡
由於轟炸持續,防空洞內換氣裝置壞了,油燈也漸漸微弱下來,洞裡的人們飢餓、悶熱、焦慮、缺氧,想要出去,但往防空洞裡鑽的民眾越來越多,像潮水一般湧入。於是,想出去的和想進來的人逆向奔走,在狹小的空間裡失序,有的人窒息而死,其他人渾然不覺,繼續踩着屍體往裡鑽或者往外擠。
粟遠奎一家人很快被擠散,他被人流衝到了一個靠牆壁的角落,沉沉地睡去。第二天中午,他醒過來時,發現周圍人都在「睡覺」。粟遠奎在防空洞的這一夜,數千人因窒息和踩踏死亡,他兩個姐姐也在這場災難中死亡。
大轟炸結束後,由於天氣炎熱,數千具屍體被運往朝天門的「萬人坑」掩埋,來不及等親人收屍,來不及被認一認相貌和名字,和時間一起被埋進歷史。如今的較場口隧道被改建為一個小型的紀念遺址,隧道口被封閉着,遺址建築上雕刻着飽受戰爭苦難的人像,或閉眼忍耐,或雙手捂耳,或振臂高呼。
受害者兩度赴日索賠
經歷了死亡與歲月,2004年起,粟遠奎開始擔任「重慶大轟炸」受害者民間對日訴訟索賠團團長,從2007年開始與川渝地區幾十位老人一起赴日參加庭審。今年4月粟遠奎第二次來到日本,參加東京地方法院對「重慶大轟炸」受害者對日索賠訴訟案的首次法庭證據調查。十年索賠路漫漫,但粟遠奎說:「生命不息,索賠不止」,向日本討說法,這是他餘生最重要的事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