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機電署在柴灣、屯門、粉嶺及九龍灣都設有車輛維修中心。圖為位於九龍灣的機電署總部。資料圖片
修車監工:4年減7%人手 退休潮欠新血「夾擊」難捱
近年集郵熱潮不再,香港郵政連年虧蝕,但同樣以營運基金模式運作的機電署卻「工作做不停」。儘管如此,在退休潮漸處高峰、缺乏新人入行等情況「夾擊」下,令機電署人手不足問題漸見「吃不消」。政府機電監工技工職員協會副會務主任李友棠指出,過去4年,機電署削減了6%至7%人手,但工作量卻不斷增加。他希望當局增聘更多人手,並盡快延長公務員退休年齡至65歲,紓緩員工壓力。 ■香港文匯報記者 聶曉輝
本身是公務員、負責汽車維修的二級監工李友棠指出,機電署於1997年回歸前,改為以營運基金模式運作,即與香港郵政一樣,靠本身提供的服務自負盈虧。機電署負責規管電力、氣體、升降機、自動梯等,以及其他有關機電安全的項目,並進行執法工作,亦為本港其他政府部門及公營機構提供機電工程方案及服務。
負責所有政府部門機電維修
他指出,現時機電署約有5,200名員工(約3,900人屬公務員),包括約1,000名借調往其他政府部門的專業人員,他自己便被借調往食環署。機電署工作可謂「應接不暇」,基本上所有政府部門的機器、電器及空調都由該署負責,「立法會內一切機電及維修事宜,都由立法會聘請機電署人員負責。」
修車部門20人大減至8人
單就汽車維修而言,李友棠指,政府約有6,000架車交由機電署負責維修,但人手卻嚴重不足。他表示,機電署過去4年削減6%至7%人手,亦把部分車輛工作外判,再加上退休潮令部門自動流失不少人手,「以我現時工作的部門為例,數年間人手由20人大減至目前僅8人。」
現時機電署在柴灣、屯門、粉嶺及九龍灣都設有車輛維修中心。以負責維修中型貨車的九龍灣維修中心為例,只有7人工作,每天平均維修約20部車,即每人每日需要處理3部車至4部車,「波箱、引擎、油門有問題,或者定期更換都要處理。即使只是空調故障,都要看看是否穿喉或其他問題,且必須測試好才可『出廠』。工序繁多,處理一部車最快需要3小時。」他又指,機電署的維修工作不容有失。
員工總數受限 修車唯有外判
他指發展局限制機電署員工總數不可超過某個數目,該署唯有把部分車輛維修工作外判,但本身人力市場上勞動力已經不足,「且根本『無肉食』,車行唔做,最終又返來機電署。」他續稱,曾有政府部門找車行幫忙維修車輛,但質素比機電署遜色。100部車當中,同時有50部接受維修或檢查,實際上只得一半可用。合約完結後,仍要再聘請機電署員工負責。
聘退休工給一年合約紓困
李友棠慨嘆說:「人手不斷減少,工作量卻愈來愈大,壓力隨之而來。」前線人手嚴重不足,約欠20%才可應付目前工作量。近年機電署重聘已退休人士協助在垃圾車加尾蓋及污水斗,並給予一年合約,預料可紓緩人力短缺情況。他希望當局盡快延長公務員退休年齡至65歲,以解燃眉之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