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馬靜 北京報道)雲南魯甸強震發生後,有關部門正在展開全力救援。復旦大學公共安全中心主任騰五曉教授接受本報採訪時,對此次震後相關部門快速評估、快速救援給出好評。他指出,中國目前在處置地震等重大災害事故已經很有經驗,但在提升基層特別是地震多發區自救能力等方面還有待進一步重視和完善。
「就媒體報道看,魯甸地震發生後,有關部門所展開的應急救援總體來說非常好,從應急救援搶險到救助救護醫療的介入都非常迅速,特別是震後能在第一時間開啟『快速評估』系統,啟動無人機和直升機等先進救援裝備,有針對性地制定出救援方案,這些都可以看出中國在處置這種重大災害事故已經有了足夠的經驗和能力,這點是毫無疑問的。」
騰五曉表示,內地近年來在應急救援能力有所提升,但是有些地方還值得完善,特別是提升地震多發區的基層自救能力方面。「大災害首先要靠本土救援才能更快更好地發揮作用,但是當前,基層特別是農村地區缺乏專業的救援力量,缺少充足的應急救援物資,這些都影響到了救災搶險的效果。」
騰五曉指出,應該從三方面有所提升和改善。首先,要提升基層特別是農村地區的應急救援隊伍建設,對這些救援隊伍進行專業的培訓,並配備專業的救援工具,提升救援隊伍的救援能力。「可以說,中國農村地區專業的救援隊伍非常缺乏,中國提升全面的應急救援能力一方面要注重大面上的救援裝備和技術的改進,更多和更重要的還是要加強基層隊伍的建設,這樣才能發揮更有效的作用」。其次,應該加強基層救援物資的儲備,特別是對雲南、四川等地震多發區的醫療、應急物資儲備,應該予以針對性的合理的佈置。
騰五曉最後指出,當前,農村地區農民減震的抗震強度非常弱,這也是應該特別重視和加以改進的地方,政府可以出台相關政策引導對農民住宅的加固。「當然大範圍的加固農房需要足夠的資金,但也可以先從地震多發區進行完善和加固,這是地震災害發生時,能夠有效減少傷亡的最直接和根本的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