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雪卿不僅是電影的「南國影后」,同時也被譽為粵劇「四大名旦」之一。
我在上兩期介紹上世紀二十年代粵劇在上海的情況,就是要尋證這位在上海出生、接受西方教育、半途出家的粵劇「四大名旦」,在成長的環境裡,有沒有機會接觸粵劇。
資料證明當時上海除了京劇、越劇、昆劇之外,也經常有粵劇演出。在四川北路一帶廣府人聚居的地方,還有粵樂社和私伙局活動。在家庭的熏陶下,唐雪卿也喜歡上粵劇,並且隨鄧叔宜門下學洋琴、學粵曲,為她日後粉墨登場演粵劇創造了條件。
雖然自少接觸粵劇,但是從電影熒幕踏上粵劇舞台,最初的唐雪卿無疑是缺乏閱歷和功底,行內人視之為「羊牯婆」(外行人的意思)。1928年,在與丈夫組建「覺先聲班」,在薛覺先的悉心調教下和經歷舞台演出磨練,唐雪卿的粵劇表演技巧進步神速,1929年,巡迴於省港及東南亞等地演出,以扮相端麗、歌喉清朗、做工優美而傾倒廣大觀眾,逐步成為「覺先聲劇團」的當家花旦,與著名粵劇花旦譚蘭卿、上海妹、衛少芳被譽為粵劇「四大名旦」。
綜合不同的資料,得出以下唐雪卿曾擔任過主角或重要角色的劇目名單:《胡不歸》、《白金龍》、《姑緣嫂劫》、《璇宮豔史》、《還花債》、《華麗緣》、《燕歸來》、《暴雨殘梅》、《四大美人》《女太保》、《掌上金剛》、《隔夜素馨》、《金鼓雷鳴》、《紅粉金戈》、《勞燕恨東風》、《生觀音》、《半生脂粉奴》、《花染狀元紅》、《梅知府》等劇目,但我懷疑部分劇目只是粵劇電影,不是舞台演出。
後來,唐雪卿因失聲而減少演出。對她是甚麼時候失聲有兩種說法:一是抗戰前,《百度百科》記載「唐雪卿在《姑緣嫂劫》及《胡不歸》中飾女主角,後因病失音而退出舞台生涯,主持覺先聲班劇務、財經。抗戰爆發後......」;二是抗戰中,資料來自張永錫撰寫的《南國影后唐雪卿》,「1941年12月,太平洋戰爭爆發,香港淪陷......夫婦倆乘到澳門演出之機,冒死逃離香港,經湛江進入抗戰大後方,輾轉於湘、桂、滇之間......這時,唐雪卿已因病失聲,較少出場,於是她承擔了劇團的班政工作,還負責生活安排和劇團的雜務......」
不過,唐雪卿退出幕前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原因。■文︰葉世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