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港人物業負擔能力見12年新低,市民需不食不用不住14年多,才有能力在市區買一個400呎單位。 資料圖片
物業負擔能力12年新低 生活質素7指標轉差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鮑旻珊)面對樓價長期處於高位,置業安居似乎成為香港人遙不可及的夢想,香港中文大學昨公布2013年度的香港生活質素指數,顯示香港過去一年整體生活質素下降,在21個指標中,有7個指標轉差,當中物業負擔能力比率更出現12年來最差的紀錄,根據家庭入息中位數計算,一般市民需要不食不用不住14年多,才有能力購買市區一個400呎單位,預計比率會再輕微上升,意味需要供樓的時間更長。
中大生活質素研究中心昨日公布2013年度「中大香港生活質素指數」,是由社會、經濟及環境三組分類指數,合共21個指標組成。是項研究透過隨機抽樣以電話訪問1,004名18歲以上的香港居民,結果顯示,2013年的整體生活質素指數是102.57,較2012年下跌0.33,反映香港過去一年整體生活質素下降。其中經濟分類綜合指數更跌至2002年來最低水平。
2002年同比上樓只需4年
在研究的21個指標中,有7個指標轉差,當中變化最為顯著的是物業負擔能力比率,為14.19,出現12年來最差的紀錄,在2002年的基準年,只錄得4.68。以香港家庭入息中位數兩萬計算,即是在2013年市民需要不食不用不住14年多,才有能力購買市區一個300萬至400萬元的400呎單位,較2002年所計算的4年多長10年之久,反映港人在負擔物業的能力比率下降,能力大不如前,上樓之夢遙遙無期。租金指數則由2012年的125.43升至去年的130.28。
一半收入供樓供足28年
中大全球經濟及金融研究所常務所長莊太量表示,現時的物業負擔能力比率相當高,認為比較健康的比率是5,假設在沒有利息下,市民用三分之二的收入作日常使費,餘下的三分之一作供樓之用,亦要15年才可供完。現在即使市民將日常使費用及供樓費用各佔收入的一半,也要28年才可供完,「這絕對不健康。」
莊太量續指,受樓價高企的影響,會令市民推遲結婚的打算,「因為一般人都覺得結婚是需要置業。」繼而影響他們生兒育女的念頭,若要生育下一代,需要換更大的物業,且成本高和壓力大。長此下去,只會加速香港人口老化。他亦表示,物業負擔能力比率在今年首三個月,曾下降至十三點幾,但至年中受惠於細價樓的「小陽春」,比率有所回升,預計2014年的比率會較2013年的再輕微上升,意味需要供樓的時間更長。
13指標較兩年前改善
研究又顯示,13個指標較2012年有改善,其中教育及醫療公共開支佔本地生產總值百分比、平均預期壽命、報紙批評指數等均連續數年錄得上升;新聞自由指數、空氣污染、噪音污染及都市固體癈物循環再造情況等較前年差;水質污染則與前年一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