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海軍北海艦隊的導彈核潛艇懸掛滿旗,官兵在艇上站坡。 網上圖片
香港文匯報.人民政協專刊訊(記者 何凡)全國政協委員、海軍原副司令員蘇士亮向記者指出,海權是決定國家前途和命運的重要因素,要從戰略高度認識和規劃海權。他呼籲,要不斷強化對海域空間的執法管控,適時推進領海及專屬經濟區管理開發的行政實體建設,並加快以航母、核潛艇為重點的新型作戰力量建設,以具備強大威懾和實戰能力的現代化海軍為維護、拓展國家海洋權益提供堅強支撐。
蘇士亮表示,維護和發展海權,首先應從戰略高度認識和規劃海權,強化全民族的海權意識。目前,國家在海洋事業的部分領域形成了較系統的戰略規劃體系,但在國家層面仍缺乏統一的海權戰略,制約了經略海洋的進程。
他認為,要緊跟國際海洋發展大勢,立足國際經濟社會發展實際,圍繞祖國統一的自主權、領海島礁和管轄海域的控制權、公海大洋和戰略通道的航行自由權、海洋資源開發利用的主動權、國家海外利益的保障權、國際海洋事務的話語權,系統提出維護和發展海權的指導思想、戰略目標、發展路徑、保障措施以及相關指標等,為統攬海洋強國建設提供基本遵循。
倡出台海洋基本法 強化法理支撐
蘇士亮指出,海權的重要保證是統一協調的海洋管理體制,維護和發展海權,應不斷強化對海域空間的執法管控,積極構建規範有序的海洋管理格局。要加強涉海法律法規建設,盡快研究出台《海洋基本法》,修訂完善領海及毗連區法、專屬經濟區和大陸架法的配套規定,以及其他海洋綜合管理規定,強化對海洋權益主張的法理支撐。
他說,同時要加強涉海體制機制建設,以中央海權辦為核心,健全完善各層級、各部門、各地區維護海洋權益工作機制,進一步加強軍地力量協同配合,提高海上維權執法能力;參照設立三沙市的做法,適時推進領海及專屬經濟區管理開發的行政實體建設;拓展深化務實性海上交流與合作,建立健全與有關國家的涉海事務對話和磋商機制,廣泛參與國際海洋規則制定,推動建設和諧、合作、共贏的國際海洋新秩序。
在他看來,維護和拓展海權,也應進一步加強海洋資源的開發利用,着力提高海洋經濟在整個國民經濟中的比重。而海權的題中應有之義,是國家間的海洋權益鬥爭。「應進一步擴大海軍軍兵種員額比例,加快以航母、核潛艇為重點的新型作戰力量建設,持續加大實戰化訓練力度,積極拓展和平時期多樣化軍事運用的領域範圍,全面提升海軍捍衛國家安全、維護地區與世界和平的戰略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