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紐約藝術家傑里米.埃弗雷特(Jeremy Everett)1979年出生於美國,畢業於觀景建築學系(Landscape Architecture),其後專注於藝術創作,並在加拿大多倫多大學取得藝術創作碩士學位。埃弗雷特來自美國科羅拉多州,早年在原始的生活環境長大,經常與孕育萬物的大自然接觸。受地景藝術大師羅伯特.史密森(Robert Smithson)和邁克爾.海澤(Michael Heizer)的影響, 埃弗雷特的創作大多源於直覺,將藝術創作程序帶到一個新領域。
文=香港文匯報
Jeremy=Jeremy Everett
文:修讀觀景建築怎樣影響了你的藝術創作?
Jeremy:透過修讀觀景建築,我認識了地景藝術大師羅伯特.史密森(Robert Smithson)和邁克爾.海澤 (Michael Heizer)。他們對我早期的影響很深,尤其是他們對於規模和選址方面的處理,以及攝影在他們紀錄作品中的角色。
文:在展覽《No Exit》系列作品中使用薄膜的主要構思是?
Jeremy:《No Exit》 的作品探索我對於攝影曝光的興趣,而當中使用的聚酯薄膜毯子的性質與菲林相似。聚酯薄膜毯子體積輕巧,方便我四處旅遊時隨身攜帶,隨處創作。我到過的地方包括摩洛哥、冰島和斯里蘭卡。
有一次我在外漂流了數個月,那個時候我把在當地找到的物料(例如冰島的氧化銅、斯里蘭卡熱帶建築上的粉紅色顏料)塗抹在攜帶的聚酯薄膜毯子上,讓它們接觸,產生變化。
後來我開始使用攝影用的感光乳劑,把它塗抹在聚酯薄膜毯子或畫布上,就好像製作一張大菲林一樣。每當太陽光適合的時候,我就會把毯子打開,讓上面的感光乳劑曝光,過程就像在某個特定的時間和地點拍攝一幀抽象的照片一樣。
文:你7月來港時創作了一個名為「COLOR PUMP」的巨型氣體雕塑,可以分享一下嗎?這次與上次在巴黎進行的有什麼不同之處?
Jeremy:巴黎在視覺上比較整齊,那裡的建築物高度一致,因此進行這個創作時 ,顏色氣體垂直上升時看起來很美。
而在香港,每一棟建築的體積和規模都很龐大,不適合進行垂直的創作。我選擇了淺橙色的顏料,以配合大雨過後建築物呈現的灰藍色調。地方的濕度令顏料只能釋放到某一個高度,從而呈現橫向的狀態,慢慢飄浮於摩天大樓之間,猶如一朵走失了方向的雲。 ■採訪:Jasmin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