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留守兒童與父母玩遊戲。本報廣州傳真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敖敏輝 廣州報道)中秋佳節來臨,在外來人口眾多的廣東,數以千萬計的外來工無法與父母、子女團圓。記者昨日獲悉,廣州市團委6日啟動關愛留守兒童公益行動,從粵北山區接來近百名留守兒童,舉行中秋晚宴及免費遊廣州活動。在中秋佳節能夠與父母一起吃月餅,是這些留守兒童最大的心願。
近百名留守兒童6日從清遠、惠州等山區來到城市,與久別的父母見面。在相聚的一刻,不少家長與父母喜極而泣。在主辦方的安排下,這些留守兒童與父母同遊廣州珠江兩岸、大學城、廣東科技中心、花城廣場等羊城標誌性並具有教育意義的景點,當晚還舉辦了一場簡單而溫馨的中秋晚宴。
父長年在外 祖母相依為命
來自開平思始小學的雙胞胎兄弟小冠和小寶第一次來廣州,在遊船上見到廣州美麗的夜景,他們驚歎連連。
儘管能夠幸運地參加此次活動,但在旅遊途中,他們還是念念不忘自己的媽媽。「我們想跟媽媽一起吃月餅,我好久沒見到她了。」兄弟倆說,這是他們最大的心願。原來,在哥倆剛滿三歲的時候,母親就離家出走,再無音信。從他們懂事起,爺爺就常年臥病在床,而在東莞打工的爸爸一年也回不了一次家。為了維持生計,奶奶種菜賣菜,靠着幾畝菜地辛苦地將他們拉扯大。
立志做醫生 長大治好爸爸
來自清遠浸潭鎮的留守兒童寶珠同樣有着不尋常故事。她是家裡年齡最小的孩子,也是全家唯一能夠下地的勞動力。從小她爸爸就因為嚴重腰肌勞損喪失勞動力,媽媽離家後一直沒有回來過。記者得悉,17歲的姐姐和15歲的哥哥早早輟學在外打工,一年回不了幾次家,家裡的農活寶珠都一個人完成。她偷偷告訴記者,自己是第一次吃到這麼豐盛的大餐和精緻的月餅,「我也想讓爸爸、媽媽嘗一嘗。」
「一年下來我大概能賺幾千元,足夠爸爸基本的醫療費了。」寶珠稚氣的臉上卻透露着堅強。寶珠的爸爸還患有肺結核,腿腳也不方便,每隔三個月她就要帶爸爸到鎮上的醫院覆診。
「以後我一定要當一名醫生,治好爸爸。」當問到對未來的打算,寶珠只有一個單純的想法,就是上大學、讀醫科,讓自己的醫生夢成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