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數萬人佇立於縣城街道兩側,送別柴生芳。香港文匯報蘭州傳真
因超負荷連續工作近18小時,誘發心源性猝死,年僅45歲的甘肅省定西市臨洮縣縣長柴生芳於8月15日凌晨在辦公室沉沉「睡去」。多年前,留洋歸國的他並未選擇在澳門、上海以及省城蘭州工作,而是扎根甘肅「苦瘠甲天下」的定西市。8年間,他寫下30本逾170萬字工作日記,足跡遍及臨洮全縣僻壤,行程4萬多公里。化解七年多的上訪案、步行4小時到很少有幹部去過的「劃不着山莊」......日記中的點點滴滴,清晰記載着柴生芳用實幹者的情操溫暖民心。■香港文匯報記者 王岳、朱世強 蘭州報道
1969年7月,柴生芳出生於甘肅慶陽市寧縣一個普通農民家庭。17歲時他以慶陽地區高考文科狀元的成績考入北京大學考古系,畢業後分配到甘肅省文物考古研究所。1997年,柴生芳公派赴日本國立神戶大學留學,獲得藝術史學碩士和文化結構學博士學位後,他辭謝神戶大學高薪挽留,啟程回國。
「回國後,澳門大學聘他,上海方面要他,他說自己的家鄉還很貧窮,要為這裡做點事。我們給他做了很多工作,但他說有自己的理想和追求。」柴生芳的一位親屬說。
開門辦公 施廉政不徇私情
來到甘肅後,柴生芳任職省委辦公廳。2006年,他主動請纓前往「苦瘠甲天下」的定西。柴生芳給自己制定了「開門辦公、馬上就辦」和「出門招商、回家下鄉」的工作方法。
在臨洮縣政府辦公室主任龍小林看來,柴生芳「開門辦公」還有另一層含義--清廉。很多次,龍小林見到有人進去想把門關上,柴生芳都急忙阻止,並用他習慣性的大嗓門喊道:「有啥咱們商量,沒啥見不得人的。」在柴生芳的公車上,除了雨鞋、雨衣、草帽、茶杯、筆記本外,再無他物。
柴生芳分管招商,幾家大企業想「挖」他,開出80萬元年薪他也不為所動。柴生芳對老婆祁雪莉說,錢財是身外之物,人只要健康、快樂就好。「老婆如果你隨便收受他人財物,我們就離婚。」
徒步走訪 掌村情對症下藥
臨洮是國家級貧困縣,柴生芳率先建立「五個到村到戶」精準扶貧機制,提出並推行「強村抓提升、弱村抓培育」的扶持舉措。「2014年,我要把每個村的村情吃透。」此後短短四個多月時間,柴生芳就跑遍全縣八成以上村子。
南屏鎮康家溝村,是臨洮縣南邊最偏遠的村子,有一個僅有12戶人的村民小組叫「劃不着山莊」。因路途遙遠、交通不便、人口稀少而得名,當地鎮黨委書記也未曾去過。柴生芳徒步4個小時入戶走訪。此後,全縣東邊最偏遠的漫窪鄉三峴村,北邊最偏遠的中鋪鎮王家溝村,也都第一次見到了縣長的身影。
掌握實情後,柴生芳「對症下藥」,提出「一鄉一業,一村一品」的全新路線圖,成了村民的致富經,期間還破解了貧困村民「融資難、貸款難」問題,使臨洮縣被評為「全省金融扶貧試點縣」。
海拔3000多米偏遠的苟家山村,人均年收入只有1500多元。村民苟勝利家有20畝地,靠種小麥、土豆換不了幾個錢,柴生芳讓他嘗試種中藥材,兩畝地賣了1萬元,相當於以前10畝地的收入。
此木生芳 得民心萬人送別
不論多忙多晚,柴生芳每天都堅持寫工作日記。30本、約170萬字的日記中不僅有關乎村民日常生活的困難和解決方法,還有國家方針政策和中國傳統文化的學習心得,每一頁都密密麻麻。在扉頁上,他有意將姓名寫成「此木生芳」。
「陞官發財,請走他路,貪生怕死,莫入此門」;「吃百姓之飯,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得一官不榮,失一官不辱,勿說一官無用,地方全靠一官」諸如此類的記錄,在柴生芳的工作日記中比比皆是。
聽聞柴生芳去世的消息,辛店鎮苟家山村的村民都難以置信。8月18日凌晨5時許,55歲的麻天鵬、33歲的苟勝利等6位村民租車趕往60多公里外的縣城,為柴生芳送行。那天,臨洮數萬人佇立於縣城主街道兩側,送別縣長。
聚少離多 「全家福」終身遺憾
2006年初,柴生芳與祁雪莉結婚後不久,就主動請纓前往定西任職。此後夫妻倆聚少離多。今年女兒甜甜的3歲生日,祁雪莉提議拍張「全家福」,但柴生芳的突然離去卻成了永遠的遺憾......
祁雪莉記憶裡,丈夫每次回家,第一件事就是衝到甜甜面前逗她開心。「溺愛地讓甜甜爬在身上,然後將孩子舉在空中,抱着親了又親,陪孩子搭積木、講故事、玩遊戲......」
「我不希望他幹多好、當啥領導,只希望一家三口能過正常的日子。」但柴生芳的回答是「老婆,我也想過這樣的日子,但我有自己的使命,有自己的信仰,你要支持我。」
柴生芳曾許諾帶妻子和孩子出去好好遊玩一下。祁雪莉說,如今這個願望再也無法實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