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社科院法學所所長李林在接受本報採訪時提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建設「法治中國」應該確立「兩步走」戰略目標:第一步,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時,初步建成法治中國。第二步,到20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一百周年時,整體建成法治中國。
在這位專家看來,整體建成法治中國的戰略目標是: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的各項要求得到全面實現,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的現代化國家治理體系全面建成,國家治理能力顯著提高,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的各項指標全面達到,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實,法治權威、法治秩序的各項要求全面滿足,法治文化、法治精神、法治價值深入人心,自由平等、民主人權、公平正義、和諧文明、安全有序、尊嚴幸福的法治中國整體建成。
推進科學立法 強化人大功能
這位曾經給中央政治局講課的法律權威指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建設法治中國是一項法治系統工程,需要克服種種困難、解決諸多問題。首先,應當「推進科學立法,完善中國特色法律體系」。他說,中國當前立法存在重執法司法公正輕立法分配正義、重立法效率輕立法民主、重立法形式輕立法實效、重立法數量輕立法質量、重政府立法意見輕公民立法訴求,行政部門主導立法、特殊利益群體牽制立法、國外大公司財團滲透立法等諸多問題。
「立法應該真正成為分配社會利益、調整社會關係和處理社會矛盾的藝術。」李林說,今後應進一步強化人大及其常委會功能,強化立法分配正義的基本價值和重要功能。要在立法體制、機制、程序和立法權行使等方面,防止地方保護和部門利益法制化,着力解決立法工作中存在的部門保護主義、借立法擴權卸責等立法不當的問題。
推進依法行政 地方政府先行
「推進依法行政,建設法治政府」是第二項重點任務。對此,李林提出,應要求各地盡快定出實現「法治政府」的「時間表」,鼓勵和允許發達地區的地方政府「率先建成」法治政府;要進一步轉變政府職能、簡政放權;建議國務院先行制定《行政程序條例》,統一行政機關行政執法程序,保證行政程序的法定性和正當性;進一步完善行政執法制度,建議改革城市執法體制,在國務院設立城市執法局,為解決地方保護主義和領導干預問題,可推行「異地執法」;建議在縣級以上各級人民政府設立法律顧問。
推進全民守法 敢揭官員違法
此外,「推進全民守法,建設法治社會」也是建設法治中國的主要任務之一,更是存在問題較多、最為欠缺的一個環節。李林指出,執政黨的黨組織和官員,特別是有的地方和部門的「一把手」的依法辦事和守法意識不夠強。一些國家機關或者是依法行使公共權力的機構或組織習慣於選擇性「用法」和「守法」。一些社會組織、企事業單位、社區機構或組織制定和出台的內部規則侵犯內部成員法律權利的問題時有發生,守法者沒有在制度上給予有效保護,「老實人吃虧」的社會問題始終沒有得到有效解決。
為此,李林建議,應該認真落實每個公民履行遵守憲法和法律規定的守法義務;執政黨和各級官員要帶頭守法,對官員違法行為要敢於「揭蓋子」;要健全公民守法體系,建立公民守法信用檔案體系,對自覺守法的公民賦予法律上更大的便利,對漠視憲法和法律權威、屢次三番違法者建立不良行為監控機制,通過社區、學校、醫院、銀行、航空公司、交通部門、社保部門、保險機構等,建立相互協調、信息共享的個人誠信記錄體系,健全公民守法體系;加強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自治章程建設,樹立全民守法牢靠的社會根基,逐漸形成有利於法治中國建設的守法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