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徐昂的處女作《十二公民》被評選為「當代電影」單元最佳影片,表情趣怪的他看似既驚且喜。 美聯社
第九屆羅馬國際電影節前晚閉幕,並公布了得獎名單。今屆的獎項評選制度上有別於以往,影片各個競賽單元的獎項均由觀眾投票選出,而今屆主要頒發五個主要獎項,包括嘉年華單元、當代電影單元、世界電影單元、意大利電影/故事片單元及意大利電影/紀錄片單元的最佳影片,而唯一一部入圍主競賽單元的華語影片、導演徐昂處女電影作《十二公民》被評選為「當代電影」單元的最佳影片,同時亦成為了羅馬國際電影節史上首部奪得此榮譽的華語片。
今屆羅馬國際電影節於前晚假意大利羅馬音樂公園隆重閉幕,各個獎項亦已出爐。今次獎項評選制度方面有別於過往,除了由專業評審揀選入圍影片外,影片的最終獎項就由觀眾評定,因此各個單元的得獎者均是由觀眾投票選出。由年輕導演徐昂首次執導的電影作品《十二公民》,就成為今年唯一一部參與競逐獎項的華語電影,而該電影最終奪得了「當代電影」單元的最佳影片,成為電影節史上首部獲此榮譽的華語片,徐昂拿起獎項時表情趣怪,似乎既開心又緊張。電影節主席Marco Muller對該影片亦有高度的評價:「這是我看過的首部反映中國現實的作品,對經典的本土化做得十分到位!」而今屆羅馬國際電影節選片人陳摯恒亦指,電影節一向注重作品所探討的社會性,而《十二公民》則反映了中國現實社會的法律進程,對現今的中國社會具有現實意義。
法律彰顯公義
被稱為中國首部戲劇電影的《十二公民》,由王剛、何冰及韓童生等知名演員主演。片中,何冰與其餘11名演員組成「陪審團」,並深入探討案情與線索,從而能反映出不同人的觀點與偏見。徐昂說:「偏見和誤解是整個社會難以解決的問題,而法律所要求的公義卻是一種普世價值。中國經濟發展急速,正面臨貧富差距懸殊帶來的社會問題,來自不同地域及背景的人很容易形成隔閡與誤解。」
除了當代電影單元外,嘉年華單元、世界電影單元、意大利電影/故事片單元及意大利電影/紀錄片單元的最佳影片分別由Stephen Daldry執導的《Trash》、Vishal Bhardwaj的《Haider》、Roan Johnson的《Fino a qui tutto bene》及Francesco G. Raganato的《Looking for Kadija》奪得。 ■文:Ka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