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繁體 | 簡體 
首頁 | 要聞 | 香港 | 內地 | 台灣 | 國際 | 評論 | 財經 | 地產 | 投資理財 | 教育 | 副刊 | 娛樂 | 體育
2014年11月21日 星期五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內地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天津四出借水30年 引江開源化危機


放大圖片

■兩名焊接工人在焊接輸水管道。資料圖片

天津,天子之渡,東臨渤海,北依燕山,西靠首都北京,地處海河流域下游,素有「九河下梢天津衛」之說。因漕運而興的天津城,自古河道縱橫,華北最大的河流-海河穿城而過,水系發達。但近半個世紀以來,天津卻逐漸成為北方最缺水的城市之一。地表水、地下水資源枯竭,不得不四處「求水」。從灤河到黃河,再到如今的長江水,天津在從外調水中汲取養分的同時,也不斷對水資源利用方案進行改進,促進水生態環境的改善。 ■香港文匯報記者 李欣 天津報道

歷史上的天津,曾以「十年九澇」而聞名,從未有過缺水的記錄。然而,近半個世紀以來,天津卻逐漸成為中國最缺水的城市。

上游建壩下游枯竭

這個昔日的華北水鄉近年來平均水資源量15.7億立方米,用水缺口8億立方米;人均水資源123立方米,不足全國平均水平的1/17,比沙漠之國以色列還少100多立方米。即使加上入境和外調水量,人均水資源也只有247立方米,仍是全國最低,也遠遠低於世界公認的人均佔有量1,000立方米的缺水警戒線。

上世紀60年代後,大興水利工程,海河上游陸續建起大小水壩幾百座,導致下游水流枯竭。從那以後,海河的性質變了,不再是哺育天津人民的母親河;功能變了,不用再防澇洩洪;脾氣也變了,再也不會氾濫成災。由於它的存在,防止海水倒灌變成了天津防汛工作的常態。

地下水可以醃鹹菜

上世紀70年代,由於地表水貧乏,天津開始大量開採地下水,造成了地面沉降,市區中南部形成了地下「大漏斗」。再後來,海河水也好,淺層地下水也好,由於混入了大量倒灌的海水,全都變得又鹹又澀。那時天津的飲用水,沏茶肯定是不好使了,還衍生出民謠中的天津城市一大「怪」--自來水醃鹹菜。

進入上世紀80年代,鹹水也不夠用了。1981年8月,天津市急報中央:缺水!嚴重缺水!懇請批准「引灤入津」(編按:灤河,發源於河北省豐寧縣,在樂亭縣注入渤海)。僅僅三周後,國務院即批覆同意,從此開啟了天津從外調水的歷程。引灤工程完工至今的30多年裡,灤河始終是天津的主要水源。

雖有了灤河水,但天津仍屬重度缺水地區。近年來,受氣候變化等因素的影響,引灤入津水量呈現出明顯衰減的趨勢,天津缺水形勢越發嚴重。自上世紀末起,天津開始進入連年乾旱,緊急缺水時期,便啟動方案,沿大運河及其平行河渠,將黃河水調入天津。2000年以來,天津先後實施了7次「引黃濟津」應急調水。

建城市供水新體系

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到河北省徐水縣西黑山村分為兩支,一支向北奔向北京,一支向東奔向天津,後者稱為天津幹線,擔負着向天津市和河北省保定、廊坊等部分缺水地區的輸供水任務。

作為中線總幹渠的一部分,天津幹線全長約155公里,佔地1,410畝,按初步設計階段估算,投資約86億元人民幣。沿線主要建築物包括:進口取水樞紐、輸水箱涵、連接井、分流井和末端出口閘。幹線始於西黑山分水口,總體走向是由西向東,沿線經過河北省的徐水、容城、高碑店、雄縣、固安、霸州、永清、安次8個縣市和天津市武清、北辰、西青三區,終點為天津市外環河西側的外環河泵站。其中河北省境內131公里,天津市境內24公里。

經過12年艱苦奮戰,目前一期幹線工程已全部完工並全線通過通水驗收。根據國家南水北調工程總體安排,南水北調中線一期工程即將正式通水,調水規模95億立方米,其中天津分水量10.15億立方米(陶岔渠首樞紐計量),可收水8.63億立方米。屆時,天津將形成「引江水」與「引灤水」統一調度管理、配置使用的城市供水新體系。

相關新聞
中新簽署電視合拍協議 (圖)
中新聚同化異堪稱典範
中新簽訂的合作文件
花絮:行「碰鼻禮」 引毛利族諺語 (圖)
適逢生日 彭麗媛獲頒榮譽博士學位 (圖)
習近平獲贈英式橄欖球衣 (圖)
斐濟冀與華 打造合作「升級版」
中國電視劇登陸斐濟
南水北調七之五:分岔口 (圖)
天津四出借水30年 引江開源化危機 (圖)
引灤引黃引江 加倍保障供水 (圖)
飲水思源 科學調配 (圖)
話你知:全線暗渠箱涵輸水 (圖)
李克強:促進互聯網共享共治 (圖)
中尼簽百億美元鐵路大單 (圖)
話你知:尼日利亞沿海鐵路 (圖)
空軍上將倡建地區安全和合作新架構
廣州東莞城際軌道將開工
橫琴口岸下月24小時通關 (圖)
遙感衛星24號成功發射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內地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 
2020-2021年度財政預算案 
2020年兩會 
2019全國兩會 
「逃犯條例」修訂 
亞洲文明對話大會 
首屆粵港澳大灣區媒體峰會 
建國70周年 
施政報告2019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 
基本法30周年 
四十不惑 
駐港部隊軍營開放日 
科創潮流音樂嘉年華 
拘捕黎智英 
香港教育高峰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