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匯業證券策略師岑智勇
近期港股出現兩極化走勢,中資股及A股ETF走勢亮麗,但非中資股卻表現不濟,投資者要是選股不當,隨時出現「滿倉踏空」的情況。然而,在中資板塊中,也不是每一個都能上升,上升的就只有證券、銀行及保險等。相反,石油板塊在國際油價持續偏軟的影響下,成為弱中之弱的板塊。
石油板塊積弱的原因,主要是因為國際油價從年中的高位107美元,下跌至現時約60美元水平,半年的跌幅近四成。至於油價下跌的原因,眾說紛紜,但當中較重要的因素,是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在早前開會後,決定維持產出目標每日3,000萬桶不變,維持現行產量。不過,IMF早前卻將2015年全球經濟增長的預期被下調至3.8%,而且OPEC本身也預期,2015年全球對OPEC石油的日需求將降至2,892萬桶,較前次預測下降28萬桶。OPEC解釋,這是因為全球消費增長疲弱,以及受美國頁岩油開採熱潮影響,令到2015年供應將進一步過剩。在供過於求的情況下,油價也只得下跌。
石油供過於求利淡油價
究竟OPEC為何要維持產量呢?有分析指,OPEC是希望打擊美國頁岩油產業。瑞士國家銀行出台了一份最新報告,詳細例出各國的產油成本,其中沙特成本最低,為7美元(包含運輸成本,以下相同),俄羅斯為30美元,英國/挪威北海石油為52美元,美國深海石油為59美元,美國頁岩油為85美元,加拿大油砂為105美元,歐洲乙醇汽油為105美元,歐洲生物柴油為112美元,俄羅斯極地石油為125美元。
從上述數據看出,沙特阿拉伯其實只要把油價推低至85元,美國頁岩油已變得無利可圖;若推至59美元以下,則連美國深海石油業務也會變成雞肋。然而,近期國際油價跌勢未止,更一度跌至59.17美元的5年低位,這不但令美國的頁岩油,甚至是石油企業的經營情況也受到影響。因此,油價跌至現水平,已構成足夠誘因令美國政府出手干預,若這推斷正確的話,油價有望喘穩,甚至反彈。
「三桶油」各有賣點
對投資者而言,現時要做的,是趁石油板塊疲軟的時候,挑選合適的股份,以便在油價喘穩後,買進油價作博反彈之操作。在石油板塊中,「三桶油」會是不少投資者的選擇,當中又以中海油(0883)的邊際利潤(Net Profit Margin)及股東回報率(ROE)較高,分別達19.75%及16%。然而,若以ROE去衡量,則以油服股的ROE較高,其中又以中海油服(2883)及中石化煉化(2386)的ROE較高,分別為 20.4%及26.1%,都是較可取之選。
從操作層面去看,要博反彈,貝他系數(Beta)是重要一環。在石油板塊中,漢思能源(0554)、山東墨龍(0568)、中石化(0386)及中石油(0857)的Beta都高於1,分別為1.22、1.19、1.12及1.04。若油價喘穩,上述公司的股價便有望反彈,而且有機會跑贏大市 (恒生指數),不妨考慮作撈底反彈之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