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4年12月23日 星期二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教育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豈止於小:「納米級」難尋蹤 非越小越好


放大圖片

■在顯微鏡下的群體螺旋狀微型機械人。 受訪者供圖

「微型機械人」以肉眼難見的大小,於人體內的血管、腸胃游走,發揮不同功能,但其體積是否越小越好呢?對此張立直言,部分人確實存有類似的誤解,但他表明,以目前的醫療成像技術,難以追蹤人體內細至納米級的「微型機械人」,所以具潛在風險,強調機械人始終應取決於其應用,按需要設計合適的大小。

體內追蹤 一大難題

張立指出,雖然現時技術已能夠做出納米級的「微型機械人」,「但不是越小就越好的,這是部分人的誤區。」他解釋,現時的醫療技術難以有效追蹤微米級的「微型機械人」,即使磁力共振掃描暫時也只達到毫米級,故當「微型機械人」小至微米級(百萬分一米),甚至是納米級(即十億分一米),如何在體內追蹤它們,是科學家面對的一大難題。

設計大小 因「癌」而異

「普遍人會因為看不到而感到很害怕,而且實在太小,拿不出來的話,怎麼辦呢?」他強調,「微型機械人」的大小取決於其應用,應按需要設計合適的大小。他舉例指,當「微型機械人」要攻擊微米級的癌細胞,將機械人設計至相應的微米級,可助其攻擊目標對象;而他研發的醫療「微型機械人」,可以外在磁場操控,普遍亦達至微米級。

不過他亦表示,如日後醫療成像技術進一步提高,追蹤「微型機械人」的技術也可因而改善,屆時科學家或會設計出更細小的「微型機械人」,亦可望付之應用。 ■記者 鄭伊莎

相關新聞
機械人革命之體貼入「微」 (圖)
「微米」送藥除百病 (圖)
豈止於小:「納米級」難尋蹤 非越小越好 (圖)
前世今生:「醫生」穿腸過 藥物體內留 (圖)
重大挑戰:恐免疫系統「誤襲」 跨學科解難題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教育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