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絲綢之路雖然耳熟能詳,惟今人對古代路線卻有諸多誤解。復旦-甘肅絲綢之路經濟帶協同發展研究院院長侯楊方教授,在多次實地考察帕米爾絲綢之路的基礎上,建立了世界上首套《絲綢之路地理信息系統》,原來「瓦罕谷地」並非「瓦罕走廊」,而傳統絲綢之路穿越的山口與河谷,很多已被劃入邊境軍事禁區,逐漸淹沒在歷史的塵埃中。■香港文匯報記者 章蘿蘭 上海報道
復旦-瑞南「一帶一路」戰略合作暨絲綢之路獎教金、獎學金簽約儀式昨日於此間舉行,復旦大學將建成內地首個「一帶一路」多學科研究平台。除了業已完成的世界首套《絲綢之路地理信息系統》,結合中國古籍與歐洲探險隊的考察報告、地圖、遙感影像與實地考察,精準定位與直觀復原古絲綢之路,亦將是重點工作。
侯楊方解釋,西漢時絲綢之路僅有的老北、南兩道都經過時稱「b嶺」的帕米爾高原,老北道(東漢以後的中道)經過帕米爾高原東北部的伊爾克什坦山口與阿賴谷地,通往吉爾吉斯坦的奧什和烏茲別克斯坦的費爾干納;而南道相對複雜,尚未被精確復原。
峽谷險峻馱貨驢馬難走
他指出,雖然中(國)巴(巴基斯坦)公路號稱現代絲綢之路,但它翻越帕米爾高原的兩個重要通道--中巴邊境的紅其拉甫山口與北下喀什平原的蓋孜河谷,由於峽谷狹窄險峻、水流洶湧,馱貨的驢、馬、駝等行走極其困難、危險,並非古絲綢之路經過之地。
至於近年來很多內地媒體,甚至當地政府誤將西起中國、阿富汗邊境的瓦罕基爾山口,東至公主堡的塔克敦巴什帕米爾稱為「瓦罕走廊」,在侯楊方看來,這也是錯誤的,「『瓦罕走廊』是近幾十年出現的國外媒體用語,專指阿富汗的瓦罕行政區,它與『瓦罕谷地』分屬塔吉克斯坦、阿富汗的、『瓦罕帕米爾』(即瓦罕河谷)以及『瓦罕國』的空間範圍不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