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及衛生局昨日發表「新農業政策:本港農業的可持續發展」諮詢文件,建議包括探討設立農業園的可行性,考慮成立「農業持續發展基金」,加強現時對農民提供的支援及推動與農業相關的其他輔助活動來「扶本地農業一把」。本港農業發展日漸式微,主要源於當局缺乏全盤的農業政策,導致農業長期處於放任自流、自生自滅狀態。當局推出全盤的扶助農業政策,不僅有助推動本港農業可持續發展,更可整合分散的農地,釋出新界龐大農地資源,支持拓地建屋計劃。
本港農業歷史悠久,但多年來出現萎縮情況,主要原因並非是市民對於本地農產品的需求減低,而是由於在高度城市化及以服務業為主的經濟體制下,本港的農業面對愈來愈大的挑戰,但當局卻一直未有相應的農業政策作出支持,導致本港農產品的市場份額一縮再縮。然而,隨著市民對於食品安全問題愈益關注,本地農產品向以安全及高質素見稱,也愈加受到消費者青睞,扶助本地農業可為市民提供更多安全的農產品。同時,農業發展可以創造就業機會,保護鄉郊景觀,保育自然資源,為社會帶來的效益將不只農產品供應一項。
梁特首在上一份施政報告中特意提及「檢討現行的農業政策」,指出「漁農業只要朝高技術、多元和可持續方向發展,應該大有可為」,點出了香港農業必須走高技術、可持續發展的方向。香港農業用地有限,發展農業絕不能西瓜芝麻一把抓,應該集中資源發展最具效益的農產品。當局建議設立農業園作為生產基地,試用新的耕種方法,並推廣應用先進科技作農業用途,有助推動本地農場採用現代化和多元化的生產方法。成立「農業持續發展基金」,更可為本小力弱的農戶提供財政上的支援,從而提升本港農業競爭力,打造更多本地品牌。
當局建議興建大規模的農業園,不但可為農戶提供一個農業發展基地,更可以將零散的農地整合起來,令到農地使用更有效率。屆時農戶既可在設備齊全的農業園內發展農業,當局亦可釋出大量農地,作為未來拓地建屋之用。過去新界東北發展計劃其中一個爭拗點,就是當地農戶的「復耕」問題,現時有了農業園為農戶提供「復耕」農地,有關的障礙將不復存在,有助加快推動東北發展計劃,為香港開拓大量土地,協助市民置業安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