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文森)交通諮詢委員會昨日向運輸及房屋局提交就香港道路擠塞問題的研究報告,交諮會提出的12項建議,包括短中期內提高私家車首次登記稅和牌照年費超過15%、交通違例事項罰款由現時的320元加至450元等;長期措施則包括檢討泊車政策、增加泊車轉乘設施等。政府則會仔細研究建議,並會在適當時候回應。
交諮會在今年3月應運房局邀請,就香港道路擠塞的情況進行為期8個月的研究報告,結果顯示,過多車輛在道路上行駛、道路使用者爭路、管理及執法、增建路面運輸基建空間有限及道路工程等影響,造成嚴重交通擠塞。
研增牌費逾15% 引電子道路收費
交諮會向當局提出的12項建議,在短中期措施方面,主要是增加駕駛者的財政負擔,包括提高私家車首次登記稅和牌照年費超過15%;收緊環保私家車的認可標準,以避免寬減首次登記稅;按過去20年的累積通脹率四成,增加路邊咪錶位的收費及交通違例事項罰款,罰款由現時的320元加至450元,及引入電子道路收費計劃,並加強執法工作。
在長期措施方面,交諮會建議政府檢討泊車政策,就泊車位的供應量定出合適水平,增建泊車轉乘設施,以及鼓勵市民在繁忙時間外上落貨等。報告又指,按目前本港登記車輛上升趨勢推算,未來10年車輛總數將增至超過90萬輛,而本港汽車行車速度將再減慢15%,令溫室氣體增加兩成。若全部建議落實,預計可將汽車增長速度由4.5%下調至1.5%,令行車速度及溫室氣體惡化趨勢大幅減半。
交諮會主席郭琳廣承認,解決現時交通擠塞問題具一定挑戰性,目前並無方法可百分百解決問題,明白有關建議可能令部分道路使用者不便,但相信建議可以有助改善整體交通問題,希望當局接納。 政府則回應指,會仔細研究交諮會所提出的建議,並會在適當時候回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