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5年1月1日 星期四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采風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百家廊:冬葉溫暖


若荷

一片黃葉從風中飄來,「啪」的一下,打向玻璃,旋轉荂A落向旁邊的窗台,最終從窗台上滑落,消失在初冬的背景下。它沒有站穩住腳,這才跌落到樓下更深的地方,儘管那聲音極輕,但我還是聽見了。抬頭望,原來離窗戶不遠,立茪@棵修長的法桐,樹很粗很高,枝葉已掠過我家的陽台,探到樓上的地盤上去了。

一陣風來,又有一片葉子被吹轉了一圈,一失腳,從窗台上跌下來,如一隻蝴蝶,旋舞翩躚的,要完成一串優美的動作,在這個蕭瑟的初冬,這樣的情狀,幾乎成了可以複製的景象。地面離我很遠,然而耳畔卻彷彿聽見「嚓--」的一聲,寂寂地一響,那是它立足的聲音。太熟悉了,那飛翔的姿勢,以及飄向地面的聲音,分明就是一曲生命的絕唱!

樹葉的好,是經多少人讚美過的,然而有些記憶,卻無關於那些讚美,那些褒獎,那些被歌頌茠瑣薷酊犖諯哄C記憶裡,大概是七八歲吧,還是個孩子,弱不禁風的樣子,卻在寒風呼嘯的天氣裡,拿茪@根一米多長的鐵絲,沿茪@條街道走,把一夜寒風吹落的樹葉穿到手中的鐵絲上。寂寥寒天,身子略顯單薄,穿了紅花棉襖的我,在寒風中追逐茖C一片樹葉。

夜晚風大,第二天的早晨必定是寒冷的,小孩是不願意在這樣的天氣出門的,喜歡捂被窩。但是如果哪天不去撿,哪天就會有人在耳邊嘮叨說,真好的天氣呀,今天晚上的風很大,樹葉一定落好多!於是禁不住誘惑,又帶茪@個筐簍上路了。雙腳跟茩楚A眼睛盯趵b黑的樹,每見到一片葉,就用鐵絲將它們穿起來,穿成一串好看的花,等樹葉穿滿了,再擼進柳條編的筐簍裡,如此反覆操作,直到筐簍被樹葉壓得滿滿的,這才裹茪@身寒氣返回家。

穿樹葉,是童年時期最初的勞動,用一根鐵絲當工具,半晌才穿幾串葉,不如乾脆拿了橛頭到田裡刨禾茬。禾茬有麥茬和玉米茬之分,是莊稼收割之後留在地裡的莖和根。在莊稼收穫過後的土地上,站滿了刨麥茬或玉米茬的人,不一會兒,荒草叢生的地塊便被人翻刨一新。禾茬沒了,還能帶上一桿把,上山摟枯草。把在鄉下是一種勞動工具,手柄為長長的木把,把頭是綁紮在一起的竹片,竹片與竹片間留一指間隔,牢牢捆紮在木棍的一端,末端如十指一般彎曲荂C這樣的工具,我們當地人叫把子。秋天草黃,冬天葉枯,枯的草葉散敗在草根旁,用把子一下一下摟起來,捆在一起背回家,用它燒火做飯,只是比樹枝和禾茬暄了些。

儘管小村的人口並不多,貧困的山區,資源總是有限的,禾根如此,枯草也是如此,冬天撿柴也需要爭分奪秒。大人刨茬、把草,小孩子去大路上穿樹葉。種在庭院裡的樹葉穿不得,角角落落都不妥。樹有主,葉子當然歸主家,人家自會慢慢掃。大路上有沿道樹,楊樹、樹桿鐵黑色的槐樹。樹是公家的,樹葉落了沒人要。楊葉可以用鐵絲穿,槐葉小,得用掃帚掃。我們那個鄉,多的是路邊上的槐樹。小小的槐葉,積得多了便是寶。槐葉落光後,樹上掉下葉筋骨,用小手一根根撿起捋成把,也是燒火的好材料。

在上世紀七十年代的鄉下,有個概念十分大眾化,就是見到可以燃燒的東西就要拾回家。習慣是生活的窘迫養成的。冬天也燒煤,一年也不捨得燒二百斤,捨得燒煤的是鐵業社,叮叮噹噹的大院裡,南邊有個小偏門,偏門裡是一個大鐵爐,早上五點前,有人會將一大堆煤渣推出來,倒在外面的溝窪裡,溝裡的煤渣已堆得一人高,每天還有煤渣源源不斷地推過來。新倒的煤渣沒滅透,遇到乾草燃起來,幾束火,弱弱的,不久而熄,隨之塵屑雜起,有一股硫磺的味道,鑽進冰冷的鼻孔,嗆得人咳嗽。不顧煤塵,早已等候在那裡的小夥伴,一人一把小鐵u,看到煤灰推出來,爭先恐後地擠上前,翻找沒有燒透的碎煤渣。

與穿樹葉比起來,撿煤渣就髒多了。撿過煤渣的手,整天黑黑的。大人說「那小手,髒得都能偷軟棗了。」在北方,山上不乏軟棗樹,果實紫黑色,春夏結果,秋天成熟,冬季經霜後發軟,咀嚼起來糯而甜。《紅燈記》裡的李玉和唱「窮人的孩子早當家」,李鐵梅也撿煤渣,於是我的心裡也很自豪。遇到慈祥的長輩,誇一句「三歲帶來老來相」,勤儉的孩子才能有出息。在嘖嘖的稱讚裡,更是自豪得了不得!

在樹的家庭裡,最喜歡的是楊柳,一直把它當作兩種植物,後來讀書才知道,楊柳是柳樹的另一種稱呼。「楊柳」一詞的出處,大概最早是出自《詩經·采薇》:「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矣,雨雪霏霏」。小時園裡種有樹,以柳樹和木瓜樹最多,但是這兩種樹,春天可以賞其綠,有裊娜的枝和淡紫的花,到了冬天,葉子卻像女子的眉,指尖很難對付它,我們就用掃帚掃,不一會兒就掃起一大堆,垛在牆角,一層一層的摞,幾乎把牆角垛滿了,用梧桐葉子圍住它,幾根木棍壓住它,做飯時自上而下抽蚇N。

至今天,我們很快樂也很自豪地長大了,光陰飛逝,年華老去,大街小巷樹葉堆積,卻再也沒有人撿樹葉了。隨茈肮〞漲n轉,日子的富足,人們先是不再燒樹葉,後是不再燒禾茬,再後來連樹枝也很少有人去燒了,原因有兩個,一是怕煙熏火燎,二是為了保護生態。天暖時,家家戶戶燒煤球,天冷後,家家戶戶燒煤炭。城市裡人生活更優越,不但不再燒柴禾,就連煤也不燒了,保暖用空調,做飯用煤氣,燒水用電壺。用電壺燒水,插上電源看電視,電飯鍋做飯,淘上米走人。客廳一台熱水器,隨時能喝礦泉水。

有一天去鄉下,見一老奶奶在樹下看孫子,昏花的老眼瞄呀瞄,用大紅的毛線穿樹葉,八個角,交疊荂A穿好後懸掛在門簷上,在風裡轉,在門前搖,低頭問孫兒,好看不好看?坐在膝前的小孩拍手說:好看,好好看!目睹這一幕,便感慨,儘管滿階黃葉無人掃,但還是有人將它揀起來,穿成一串好看的花,讓律動的生命在深秋,點綴出一幅悠遠的風景。

相關新聞
百家廊:冬葉溫暖 (2015-01-01)
翠袖乾坤:大阪的「住」「食」「色」 (2015-01-01)
海闊天空:明四大家特展 (2015-01-01)
琴台客聚:婚姻如沙 (2015-01-01)
七嘴八舌:勇於「動刀」的人 (2015-01-01)
隨想國:彩虹 (2015-01-01)
獨家風景:文化衝突 (2015-01-01)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采風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