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紅玫瑰與白玫瑰》。進念提供
在1944年發表於上海〈雜誌月刊〉的《紅玫瑰與白玫瑰》為甚麼又會在2014年12月搬上香港舞台呢?我認為最重要理由是,張愛玲觀察和分析中國男女性格及其愛情與婚姻的看法,仍然適用於今天海峽兩岸四地的華人社會。此外,張氏描畫男人(最合理想的現代中國男人)和女人(聖潔妻子、熱烈情婦)的內心世界,深刻獨到且精彩,在今天仍然是華人文學中最傑出作品,實在值得搬上舞台,接觸更多今天年輕人。
《紅玫瑰與白玫瑰》全篇小說以第三身旁白來敘述,形式與眾不同,正好讓胡恩威導演與何秀萍編劇來發揮。何秀萍與胡恩威,今回成功應用說話劇場形式,在台上直接讀出張愛玲小說原文字句,高度呈現張愛玲文字精萃,又以視覺美感和多元(包括歌唱、廣播、投影)的舞台方法,突出演員魅力,造出不少新鮮舞台效果。張氏小說多番讓香港劇場人一展身手,她在泉下有知,足堪告慰。
何秀萍乃香港商業電台監製和主持,節目一向具強烈個人色彩,而今回她把張愛玲小說搬上舞台,亦運用她熟悉的製作廣播電台節目方式。
在文化中心大劇院舞台上,放置有巨大收音機佈景。演出開始,先響起錄音訪問,何秀萍以廣播節目主持人身份,與兩位女演員對談。何用廣東話提問題,而來自上海話劇藝術中心的尤美和台北的高若珊,則以普通話分別表達她們對戀愛、婚姻的意見。以這樣設計來讓現場觀眾先認識當晚演出的兩位演員,確給人耳目一新之感。
何秀萍的劇本是今次《紅玫瑰與白玫瑰》舞台演出的焦點。全個演出主要分三幕,分別是小說裡三個人物(佟振保、紅玫瑰、白玫瑰)的個人獨白。整個舞台演出,原來是男女演員三段個人獨腳戲,確實新鮮而特別。
今次由香港穩重的楊永德以廣東話、上海艷麗的尤美講普通話、台北嫻靜的高若珊說國語,分別以三段個人獨腳戲,表達出理想現代中國男人、情婦、妻子等三種代表,內容和趣味皆豐富,相當可觀。張愛玲描繪中國人性格,入木三分,例如她寫佟振保與巴黎妓女那段兩小時交往,今天看來,仍栩栩如生。這位女作家一直受追捧,並非無因。
這部小說適合以個人說話方式在舞台呈現,而何秀萍與胡恩威靈巧掌握這個切入點,加上于逸堯負責音樂和作曲,而何秀萍又寫出適當的歌詞,有悅耳歌曲穿插,成功吸引年輕觀眾進入張愛玲作品裡。這個舞台製作,多少鞏固香港為張愛玲主場的地位。
老實說,在今天海峽兩岸四地,熱心張愛玲和其作品的,無疑以香港為首。在2001年,林奕華創作《張愛玲,請留言》,最先將此小說家搬上舞台,表現出香港舞台創作面貌多元而勇於求新的特質。之後,張愛玲小說《半生緣》在2003年及2013年,分別有林奕華編劇、魏紹恩編劇兩個版本,皆由胡恩威導演,在兩岸四地舞台演出多次,更顯示出香港劇壇爆炸力。
同意或不同意張愛玲小說是中國現代文學其中一個寶藏,並非問題。重要是你看過那位小說家給你講現代中國男人、聖潔妻子、熱烈情婦的內心世界。■文:張錦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