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繁體 | 簡體 
首頁 | 要聞 | 香港 | 內地 | 台灣 | 國際 | 評論 | 財經 | 地產 | 投資理財 | 教育 | 副刊 | 娛樂 | 體育
2015年1月5日 星期一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兩地融通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寧大藉港經驗建研究型大學


放大圖片

■寧大校園裡由「寧波幫」人士名字命名的建築比比皆是。 本報浙江傳真

「寧波大學的發展出乎我的意料,建校28年,從原先每年招幾百個學生,到如今已辦成了一所萬人大學。」新任寧波大學校長沈滿洪接受本報記者專訪時表示,1986年,環球航運集團創始人、世界船王、著名「寧波幫」包玉剛捐資相當於5,000萬元(人民幣,下同)的外匯創辦寧波大學,之後趙安中、李達三等香港「寧波幫」又在學校發展期間鼎力相助。學校將借鑒香港辦學經驗建設研究型大學,以不辜負香港「寧波幫」對學校的期盼。 ■香港文匯報記者 茅建興、周方怡 寧波報道

正是與香港「寧波幫」有這樣的淵源,寧波大學的血脈裡存在與香港共通親近的基因,這正是寧波大學樹立自己「金字招牌」的關鍵。在2014年甬港教育合作論壇上,沈滿洪感觸頗多,「香港辦學的理念是把學生放在第一位。老師和同學之間那種融洽的關係,非常值得我們學習。除了『寧波幫』人士的經濟支持以外,香港辦學的成功經驗顯得更加寶貴。」沈滿洪表示,學校將盡快給每位教授安排一間獨立辦公室,「我們沒條件像香港那樣讓教授住在學生宿舍裡,但要讓教授有空間和學生打成一片。」

「寧波幫」精神激勵師生

包玉剛圖書館、曹光彪信息樓、邵逸夫藝術樓等,以「寧波幫」人士命名的大樓是校園裡的別樣風景,「寧波大學定位就是僑資大學,校園中的大樓由支持寧波大學建設人士名字命名,對師生會產生一種勵志教育和感恩教育的效果。」在沈滿洪看來每一幢樓背後都飽含「寧波幫」的故土情誼。「當初『寧波幫』在外打拚時,都是赤手空拳、白手起家,但最後都取得了驕人成就,這樣艱苦創業的精神對學校辦學非常重要,有時候這些東西是看不見、摸不着的,一旦轉化為動力之後所帶來的財富不亞於資金上的支持。」

如今,第二代、第三代「寧波幫」都早已出來打拚事業,對這所父輩們傾注心血的學校,他們依然傾心守護。2006年,香港中華廠商聯合會名譽會長、包玉剛長女包陪慶在參加寧波大學建校20周年慶典前夕,向寧波市政府表示願捐資1,000萬元,在寧波大學設立包玉剛講座教授基金,用於學校引進或聘請國內外高水平的知名教授,受聘的教授命名為「包玉剛講座教授」。該想法得到了寧波市政府和有關單位的大力支持,最終使基金總金額達到3,500萬元。2007年3月,寧波大學包玉剛講座教授基金正式啟動,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的習近平也為此發來賀信。包陪慶說,「寧波大學就像我父親移交下來的一個小孩,我們要盡力把她照顧好。」

聘中大校長講座教授

沈滿洪認為,甬港兩地高校的交流最終能推動兩地未來的合作發展。自2006年第一位香港籍學生報到入學,寧波大學已經錄取且到校報到13人,目前有香港在校生8人。另外,寧波大學已經與香港科技大學、香港大學、香港中文大學等開展了校際學術及學生交流與合作。

目前寧大共有20多項由海外「寧波幫」人士捐資設立的獎學金。比如李達三國際交流發展基金,已經資助了三屆甬港大學生互訪研修活動,並借助該基金聘任了中國工程院院士、香港中文大學校長沈祖堯、香港中文大學逸夫書院院長陳志輝、香港中文大學逸夫書院輔導長梁耀堅為講座教授。沈滿洪表示,甬港高校老師間的交流,已經取得了一些實質性的合作成果,在未來,還會推動兩地高校交流項目的發展。

相關新聞
寧大藉港經驗建研究型大學 (2015-01-05) (圖)
歷史回顧 (2015-01-05) (圖)
「培養出自己的院士」 (2015-01-05)
校長:未來聚焦海洋學科研究 (2015-01-05)
人物名片 (2015-01-05) (圖)
粵港貨車輪軸走私 港深海關聯手搗破 (2015-01-05) (圖)
靚港女赴閩求學尋「美」夢 (2015-01-02) (圖)
入選禮儀隊 社交如魚得水 (2015-01-02) (圖)
粵西江航道升級工程料本月動工 (2015-01-02) (圖)
前海首個寫字樓今年底交付使用 (2015-01-02) (圖)
港「護眼關懷」團隊赴黔義診 (2015-01-02) (圖)
2014香港巡迴展溫州落幕 (2015-01-02)
港冀吸納西部優才 (2015-01-02)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兩地融通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 
2020-2021年度財政預算案 
2020年兩會 
2019全國兩會 
「逃犯條例」修訂 
亞洲文明對話大會 
首屆粵港澳大灣區媒體峰會 
建國70周年 
施政報告2019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 
基本法30周年 
四十不惑 
駐港部隊軍營開放日 
科創潮流音樂嘉年華 
拘捕黎智英 
香港教育高峰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