筷子對於中國人再熟悉不過,但筷箸文化在現代生活中被忽視已久。為了喚醒人們對筷箸文化的重視,上海筷箸文化促進會計劃在2015年將筷箸習俗申請為上海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加以保護。
上海的筷箸文化源遠流長。早在唐代,上海城隍廟一帶生產的筷子名聲遠揚,銷售高檔的象牙筷、烏木筷、銀筷等。開埠以後,中國第一條機械化的筷子生產線就誕生在上海。提供中南海、釣魚台國賓館的筷子都是上海生產,並且作為國家禮品送給外國友人。在上海民間信仰裡,筷子是有神靈的,每年臘月底祭灶、祭祖時,要放置碗筷,在筷籠邊貼符祭「筷子神」。
三千年歷史 18億人使用
據上海民間民俗藏筷館的館長藍翔介紹,中國有文獻記載的用筷歷史至少有3000多年。3000年來,一日三餐筷不離手,筷子形成了獨特的禮儀和習俗。婚慶中成雙成對的筷子寓意快生貴子、快快樂樂等,還有諸如不能長短不齊、不能將筷子插在飯頭上等許多忌諱。
上海社會科學院東亞文化研究中心副秘書長蔡豐明認為,目前全世界至少有18億以上的人使用筷子,日本、韓國、朝鮮、越南等國的用筷習俗皆由中國傳入。一些學者甚至將 「東亞文化圈」形象地稱為「筷子文化圈」。蔡豐明指出,重新認識筷箸習俗的文化價值,對弘揚中國傳統文化、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都很有意義。 ■《遼寧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