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陳維端在廣州地區政協香港委員聯誼會成立19周年慶祝晚會上致辭。
內地與香港CEPA簽署經年,陳維端對其會計領域「大門已開,小門未開」自有一套解讀。陳維端指:「門打開就是雙向的,一方面香港會計師可到內地執業,另一方面,內地大批同業湧入香港,香港是否能承受得住?成本和爭取業務的能力是否可以比得過內地同業?做內地業務是否真能做好?」
與律師、醫生、測量師等其他專業人士不同,會計師是近年來兩地接軌最快的行業,兩地會計制度越來越融匯。陳維端解釋,「簽字權」有所不同,造成兩地同業心態完全不同。如今,內地會計師可以審計諸如H股公司的賬目,香港會計師公會、港交所、證監會、政府亦可以接受內地會計師出具某些應用於香港的審計報告,內地會計事務所還可以在香港開分行,但條件是需有兩位香港執業會計師加一位香港會計師公會會員。香港會計師可跟隨香港公司到內地審計工作,但無「簽字權」,內地公司的審計報告需由內地的會計師簽名。
內地同行同素質的用工成本是香港的七分一至十分一,而如果是來港上市的內地機構,一定更願意找內地會計師在香港的分行做審計。「爭取這些業務的時候,香港會計業不具競爭優勢。」一旦香港同行入內地執業,也同樣面臨成本和爭取業務兩大困境。
發揮橋樑作用大有作為
陳維端認為,香港同業仍應留在香港發揮橋樑作用。只要香港一日仍是國際金融中心,而內地沒100%國際化,成為金融中心之前,香港仍大有作為,可繼續作為對外融資的窗口與平台。
他坦言,香港「小政府、大市場」,監管、法治、稅制等方面皆與內地不同,內地在現時制度下要成為真正的「國際通」平台,仍需時日。私有化、外匯管制、個人產權、企業自由化運作、市場監管制度及方式,與國際接軌的法律保障等方面,香港優勢顯著,境外投資者會考慮兩地的不同之處。
即使廣東、福建等鄰近省份已獲批發展自貿區,會刺激吸引境內外企業進駐,但對香港未必有直接影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