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松原是一座有着悠久歷史文化的美麗城市,在遼金時期,這裡熱鬧非凡,每年春天,皇宮裡的顯貴們離開京都,遷徙到這裡,行政中樞也跟隨而至,狩獵與漁獵並行,一派歌舞昇平。吉祥的頭魚宴,把聖潔和祥和傳承至今。吃頭魚能帶來好運,據說歷來帝王就喜歡吃查幹湖的頭魚預示江山穩固風調雨順。古代的帝王獨樂樂,現如今變成了百姓的眾樂樂。松原市委市政府在查幹湖每年舉行盛大的冬捕活動,讓百姓能感受這獨特的地域文化風采,享受美食美酒,體驗美好生活。以往由於地域限制,查幹湖的魚多以省內消費者為主。今年,由於與網路商家京東的聯手,可以購買的不僅僅是東北的消費者,以後查幹湖的魚,帶着松原的美好祝福,會讓更多天南地北的人們感受吉祥文化的美好!■香港文匯報記者 張艷利
查幹湖位於吉林西北部的松原市前郭縣境內,是中國十大淡水湖之一。查幹湖冬捕迄今仍保留着原始的蒙古族捕魚方式,即人工鑿冰窟、人工布網、馬拉絞盤形成動力牽引並拉拽魚網。目前,查幹湖冬捕已被列入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已經80歲高齡的「魚把頭」石寶柱被視為查幹湖的「鎮湖之寶」,老人15歲開始捕魚,23歲成為捕魚團隊裡最核心的「魚把頭」。「查幹湖的傳統的捕魚方式是一種文化,要傳承下去,讓我高興的是我的徒孫們現在做得很好。」石寶柱說。「查幹湖是中國最後的漁獵部落,查幹湖冬捕是北方民族的一種生存方式和生產方式,這種傳統的漁獵文化本身就具有中華民族文化的久遠性、清晰的傳承性、活態性以及鮮明的地域特色性。久遠的歷史文化傳承至今一直沒變的原因就是傳統文化和現代文化的結合,並活態的傳承下去。查幹湖人民非常堅守,並始終保持着這種中華民族傳統的漁獵文化。目前查幹湖冬捕正在申報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副主席曹保明告訴記者。
2014中國松原查幹湖第十三屆冰雪漁獵文化旅遊節暨首屆光雕藝術節於2014年12月28日至今年3月8日全情舉行,開幕至今已吸引了來自國內各地的遊客前來,撈頭魚、賞冬捕,感受濃厚的節慶氣息。
本屆旅遊節取消了開幕儀式,保留聖火採集、「祭湖?醒網」儀式、捕撈頭魚、頭魚拍賣等系列活動,通過打造郭爾羅斯冰雪旅遊品牌,增強旅遊產業綜合實力。
開幕當日中午時分,一場盛大的「祭湖醒網」儀式在查幹湖湖面舉行,依照蒙古族傳統,漁民在冬捕祭湖醒網儀式上用聖火採集、跳祭祀舞、捕撈頭魚等傳統形式祈求冬捕順利平安。就在儀式舉行的同時,有著豐富捕魚經驗的「魚把頭」開始指揮漁工鑿開冰面,正式下網捕魚。
每年冬捕開幕當天捕撈上來的「頭魚」寓意吉祥,往往成為遊客爭搶的對象。今年開幕當日,單網出魚超過10萬斤,在查幹湖北岸漁港碼頭舉行的「頭魚」拍賣儀式上,經過激烈競價,剛剛出網的「頭魚」以人民幣369999元的價格,被京東商城獲得。
據悉松糧集團、查幹湖漁場已和京東商城簽署合作協議,由京東商城獲得50萬斤查幹湖魚的獨家銷售權,通過冷鏈宅配等方式,能保證訂單出庫後24小時內送達。通過和漁場合作的物流公司,前來查幹湖旅遊的遊客可以把在現場購買的鮮魚直接快遞到家,方便又新鮮。「無法前來的遊客還能在網上購買查幹湖鮮魚,快遞到家。」查幹湖漁場負責人單軍國說。
古老傳承不斷刷新吉尼斯紀錄
近年來,查幹湖冬捕不斷在刷新單網冰下捕撈量最高的吉尼斯世界記錄。自2002年查幹湖旅遊經濟開發區成立以來,每年都在12月份舉辦冰雪漁獵文化旅遊節,至今已經成功舉辦了十二屆。 2006年,查幹湖冰雪捕魚旅遊節還被中國旅遊產業年會評為中國十大生態類節慶。當年,查幹湖冬捕以規模最大、單網產量10.45萬公斤的產量被載入吉尼斯世界紀錄。2008年,又以單網產量16.8萬公斤再次刷新了紀錄。隨着辦節經驗的逐漸成熟,以查幹湖冬捕為主題的冰雪漁獵文化旅遊節已成為遠近聞名的節日。查幹湖冬捕始終延續着傳統的捕魚生產方式,每年冬季十二月中旬到次年一月下旬(春節前)進行,這一習俗從遼金延續到現在已有幾百年的歷史了。每年冬捕前,都要舉行「祭湖?醒網」儀式,祭祀查幹湖,喚醒沉睡的大網,開始冬季捕魚。之後,便開始緊張又繁忙、艱苦而快樂的冬網捕魚。一般情況下,全體漁工要分成四個作業組,下網時,由於網太長,每隔一定的距離,都要使用馬拉絞盤拉動大網,才能將大網逐步下到位,每組一位老漁把頭帶領60多人,將2000多米的大拉網通過鑿開的相隔50-60米的冰洞,用穿杆,扭矛和走鉤的辦法,在50多公分厚的冰層下慢慢舒展成一個碩大的「包圍圈」。僅下網的過程就需要八九個小時。收網時,幾匹高頭大馬拉動絞盤牽引着鋼絲繩轉動,拽起一張張四五米寬的大網裹着冰層下的魚兒從寬一米、長兩米的出魚口從冰洞緩緩而出,兩旁的漁民手持撓鉤期待着萬尾鮮魚出「玉門」的壯觀場面。頭魚拍賣更是熱鬧,一條魚能賣到上萬甚至數十萬元。吃頭魚能帶來好運,據說歷來帝王就喜歡吃查幹湖的頭魚預示江山穩固風調雨順。
吉祥文化紫光靈氣源遠流長
雖然歲月更迭,但查幹湖的紫光靈氣猶存,查幹湖冬捕的神奇、神秘與神聖依舊。每年冬捕前都要舉行傳統的祭湖醒網儀式,意在祭祀湖神、喚醒冬網,奉拜天父地母,保佑萬物生靈永續繁衍,百姓生活幸福安康。
查幹湖「祭湖醒網」的兩層含義: 一是通過祭湖祭祀天父、地母、湖神,保佑萬物生靈永續繁衍、百姓生活吉祥安康; 二是通過祭網,喚醒己經沉睡的漁網,張網下湖, 順暢平安。
祭湖醒網儀式在查幹湖冬捕開幕式上帶有神秘的色彩。儀式主要包括跳查瑪舞(一種蒙古族特有的宗教舞蹈)、誦佛經,魚把頭唱祭詞,祭祀天父、地母和湖神,喝壯行酒等。整個祭祀過程極具民族特色,內涵豐富厚重。通常情況下,由當地德高望重的老人或漁把頭主持儀式,在開網眼的冰面上,擺放糖塊、炒米、 水果、奶乾等供品,點燃香火、炭火鍋,進行讚語祝辭,祝願冬捕平平安安,多出魚、出好魚。首先要在鑿好的冰洞前擺放一張紅色供桌,上鋪黃布,擺好三隻香爐、四大碗白酒(其中一碗為漁把頭準備的)、九炷高香,幾隻裝好冬網的馬拉扒犁、誦經的喇嘛(每人手持佛具,懷抱盤裝水果、奶乾、奶皮、炒米、糖塊等供品)、跳查瑪舞的青年、身着蒙古族服裝雙手托白色哈達的姑娘、手托裝有五、六斤糖塊託盤、手拎盛大半桶牛奶(桶裡裝一把勺子)的蒙古族青年、漁工們在約50米的場外等候,鑼鼓、鈸、法號組成的鼓樂隊在主場地左側就位。當主持人宣佈「醒網、祭湖儀式開始」時,鼓樂隊奏樂,表演人員按誦經喇嘛、跳查瑪舞的演員、漁把頭、蒙古族姑娘、蒙古族青年漁工分乘馬扒犁的先後順序向場內行進,喇嘛搖動佛具,跳查瑪舞的跳舞、漁把頭、蒙古族姑娘、蒙古族青年隨後,在鼓樂聲中直接來到冰洞旁,漁工列一橫排站在馬拉扒犁隊伍前。喇嘛先將懷抱的供品逐個遞給住持,住持按次序將供品擺放在供桌上,然後將九炷香分別插在三個香爐內點燃,之後率眾喇嘛按順時針方向繞供桌、冰洞、松柏枝轉三圈並誦經。漁把頭站到場地中間上,開始朗誦祭湖詞:
「啊!長生天,先祖之靈;啊!庇護眾生,求昌盛,求繁榮。查幹湖呵,天父的神鏡;查幹湖呵,地母的眼睛,萬物生靈,永續繁衍;都聚在查幹湖天源的懷中,都握在查幹湖地寶的手中。獻上九九禮吧,奉上萬眾心誠,湖上層層冰花, 閃動八方精靈。敬上九炷檀香,插上九枝青松,獻上九條哈達,擺上九種禮供。啊!千里冰封望祭湖,萬頃湖面競紛呈。 開冰拉網出魚嘍,頭魚宴上慶豐登」。長長的法號、高高的檀香、古香古色的香爐,還有喇嘛們那別致的帽子,這些靚麗的看點構成了表現濃郁民族特色的祭湖場面。誦經聲低沉綿長,鑼鼓聲舒緩流暢,漁把頭的誦詞高昂且極富韻律,三種聲音在你的耳畔,層次清晰,絲毫沒有雜亂之跡象。你的眼中是黃帽紅袍的喇嘛,誦經的聲音就會洞穿你的耳鼓,服裝艷麗,面目猙獰的查瑪舞躍入你的眼簾,那鑼鼓聲自然會流過耳邊,時而你也會被一種更為特別的音調與韻律所吸引,那就是漁把頭在誦念祭詞。漁把頭誦完祭湖詞後,接過一名喇嘛從供桌上端來的一碗酒,手托酒碗,高喊「查幹湖冬網的大網醒好了,開始祭湖,「祭萬靈的湖神保佑咱查幹湖冬捕平平安安、順順當當、多出魚、出好魚、出大魚,讓更多的人吃上咱查幹湖的魚」!在誦經聲和鼓樂聲中,漁把頭來到供桌前,高喊:「湖神保佑!」現場的所有漁工也一同高喊「湖神保佑!」誦經的喇嘛將供品依次拋入冰洞中,然後喇嘛走到一側繼續誦經。跳查瑪舞的圍着拋入供品的冰洞表演查瑪舞,漁工和漁把頭在喇嘛的誦經聲中、在五彩氣球的飄舞中、在喧鬧的鼓樂聲中、在查瑪舞的跳動中,飛身躍上馬扒犁,車老闆兒一聲響鞭馬扒犁沖向湖中......
歲月拉長了吉祥的絲絛,文明鑄就了聖潔與厚重。查幹湖冬捕,將吉祥的文化撒向祖國的四面八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