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蔡毅、陳勇(中)、李大宏(右)為二等獎抽獎。黃偉邦 攝
2014年,香港社會焦點集中在本港政改議題,特區政府啟動政改諮詢,及妥善處理非法「佔中」,都成為2014年最受全港市民關注的「十件大事」。昨日出席「十件大事」評選結果公布活動的本港政商及各界人士,同樣關注政改問題。他們一致認為,未來特區政府有必要加強對青少年的國情教育,特別是對香港基本法和「一國兩制」的認識和了解。
蔡毅倡抑樓價「再落重藥」
全國人大代表、香港島各界聯合會理事長蔡毅認同「十件大事」評選結果,特別是政改問題。他認為,香港社會不應該做出無助推進政改的事情,也不能提出不切實際的建議,而是需要依照香港基本法和全國人大常委會的決定,在新一輪政改諮詢中提出實際可行的建議。
被問及對未來一年政府施政的展望,蔡毅指,特區政府有必要加強對本港青少年的國情教育。除了加強中國歷史、文化、傳統和道德教育,也要推行香港基本法啟蒙教育,讓青少年真正認識「一國兩制」。此外,特區政府今年也要繼續搞好經濟和民生,有必要在抑制樓價上升「再落重藥」。
林貝聿嘉:應更了解基本法
香港婦協主席林貝聿嘉也認同「十件大事」評選結果,「如果是我選,我也會選這十件大事。」她認為,特區政府在處理違法「佔中」行動,手法沉穩,做得很好,沒有造成意外或流血,沒有令香港受到傷害。「法治」是香港核心價值,亦體現在新聞自由方面,香港仍然是世界上少數擁有新聞自由的地區。
林貝聿嘉強調,港人尋求自由和民主,需要採取合情合法的方法,香港實行「一國兩制」,沒有國家,就沒有「兩制」;沒有國家,就沒有民主。現在有部分港人並未真正認識香港基本法,未來有需要加強對基本法的認識和了解。
陳勇:「重法治」兼顧民生
全國人大代表、新界社團聯會理事長陳勇指出,舉辦「十件大事」評選很有意義,「每一年選出的十件大事都是香港矚目的事件,通過回顧及分析事件,我們可以溫故知新,避免新的一年再犯同樣的錯誤。」
談到剛剛公布的施政報告,陳勇指,與以往最大不同,特區政府將「重法治」擺在第一位,配合和呼應未來政改發展,同時也重視民生,有關房屋和土地政策,能解決基層市民的需求。他又說,每年全世界都有很多青年才俊到內地進修,香港背靠祖國,有得天獨厚的條件。香港青年人更多了解國情,未來發展機會也會更多。
李君豪指「佔」清場處理佳
廣西社團總會常務副會長李君豪指,在這「十件大事」中,有的是個別事件,有的是宏觀事件,自己做金融,比較看重會改變整個經濟和社會發展方向的宏觀事件。其中「滬港通」的開通,不論對香港還是對國家都是很大的轉變。
他又認為,特區政府對「佔中」的清場行動處理得非常好,宣告反對派「佔中」行動全面失敗,大部分港人都認為「佔領」者的行為非常討厭、令人反感。在解決住屋和樓價問題方面,李君豪指,特區政府要增加更多土地供應,讓自由市場去控制樓價。 ■香港文匯報記者 沈清麗、黃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