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熊玠教授向本報記者深入分析中美關係。 本報記者孫志賢 攝
熊玠縱橫中美學術界和政界,與不少高層政治人物有交往,最為人知的是他在1987年,在北京獲中國領導人鄧小平單獨接見,長談六小時。他表示,曾和鄧小平相約1997年一起來香港見證回歸,可惜鄧小平在當年初逝世,這場約會終究無法實現。
熊玠憶述,他與鄧小平吃飯時,對方忽然問他「 你老太爺多大年紀?」熊玠回答說他父親94歲了,鄧小平說︰「香港回歸時我就是94歲,我要去香港,坐輪椅也要去!」熊玠開玩笑說︰「我到時可否為你推輪椅?」鄧小平爽快地回答︰「你跟我有約,你推我去香港。」懷着這份約定,熊玠努力在香港找教職工作,1996年獲嶺南大學(時為嶺南學院)聘任。
熊玠說︰「我要看回歸,我還要推他(鄧小平)輪椅。」可惜鄧小平1997年初逝世,熊玠微笑着講述這段往事,言談之間隱隱有一種無奈感。
購物趣事 「睇睇」變「太太」
問及香港在回歸前後的改變,熊玠認為以前香港人對內地人的歧視很明顯,他用普通話問路,每次都被人刻意指錯方向,此後他決定問路一定要說英文。
他又憶述有次去買衣服,店主問他「你還沒有太太呀」,熊玠疑惑地說「我有太太呀」;店主又問「你太太有沒有問題呀」,熊玠說「我太太沒問題呀」......原來店主粵語和普通話夾雜,把「睇睇」說成「太太」。他表示現在香港人的普通話好得多了,不少的士司機都能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