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繁體 | 簡體 
2015年1月16日 星期五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高端訪談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肯吃眼前虧 換長遠國家利益


熊玠暢談國際時勢,涉及的不只是當今政治,他還對歷史、文化和哲學娓娓道來,當中包括中國文化的陰陽觀,以及引申出來的「吃虧哲學」。他認為這思想在外交上也能加以應用,肯於吃眼前虧,將換來更長遠利益。

「韜光養晦」方針不應違背

他指出,「吃虧哲學」植根於陰陽哲學,陰到了極點就是陽,反之亦然,所以「吃虧就是佔便宜,因為吃虧吃到底,就變成正的了」。回到現實問題,熊玠認為當今中國外交需要融入吃虧哲學,鄧小平提出的韜光養晦外交方針,即使在今天也不應違背。

回顧人類歷史,大國崛起都伴隨侵略和戰爭,但熊玠認為中國領導世界的方式不同。他舉了一個發人深省的例子,秦朝把古羅馬帝國稱作「大秦」,那麽「美國會叫別人大美嗎?蘇聯會叫別人大蘇聯嗎?日本會叫別人大日本嗎?」他指,這反映中國文化裡一種了不起的胸襟。

熊玠指出,當羅馬帝國衰亡,秦漢版圖還不斷擴大。羅馬征服得來的臣民,終有一天群起反抗,但中國則是憑藉「服務意識」,讓鄰邦自願加入中國。他稱,《三國演義》裡蜀漢丞相諸葛亮對南蠻領袖孟獲七擒七縱,最終讓他甘願臣服,這也體現了吃虧哲學、以大侍小的精神。

相關新聞
專訪華裔學者熊玠:地緣經濟主宰全球大勢 (2015-01-16) (圖)
中日軍事博弈 避免先出手 (2015-01-16)
美分而治之 製東亞矛盾 (2015-01-16) (圖)
曾與鄧公相約九七 憾未共睹香港回歸 (2015-01-16) (圖)
華人地位雖升 「玻璃天花」仍在 (2015-01-16)
肯吃眼前虧 換長遠國家利益 (2015-01-16)
熊玠簡介 (2015-01-16)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高端訪談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