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期「抽水」之作所引述的新聞稿裡,還有一段只看標題,已經叫人啼笑皆非,細看內容,難免擲筆三嘆。
這段標題「新人太忙難抽空練基本功」的內容如下:「有趣的是,因為政府的大力資助,又加上粵劇發展基金的資助規定演出需由大老倌夾着新人演出,所以粵劇新人的演出機會多的是,而且又能從老倌身上學習,前景十分樂觀。羅家英的徒弟鄭詠梅指,不少新人的時間表排得密密麻麻,想約他們出來排戲也十分困難。桃花源粵劇工作室的董事副主席黎宇文則帶點擔憂的說: 『雖然現在粵劇有場地、有基金,新人有許多演出機會,但他們得取捨,要好好提升自己的藝術修養。如果太忙的話,又怎能努力排戲呢?而且現在不趁機會向老倌討教,將來就更難有機會的了。』羅家英也回想自己在戲班的青年時期,說:『我們以前鍾意做戲,但無戲做,所以無事做就自己練功!我反而擔心現在的演出多了,演員們反而無時間練基本功。』」
本來增建場地、資助演出,是希望提升青年演員的藝術造詣,結果只增加了收入,藝術就沒有多大增益,政府投放資源,豈非有點浪費。更何況,青年演員今天還不把握機會向前輩學習,恐怕三、五、七年後,再沒有這機緣了。
我最近「久休復出」,看了幾班的演出,發現無論演員或樂師都有不少新面孔,他們的表現也算穩健,大概跟登台機會多有關;不過,青年演員在唱功方面進步就不算理想。我不是要求他們唱得有韻味,只希望他們能夠用歌聲表達劇中人物的性格和感情,而不是像「臨帖」一樣,把師傅教授的背誦出來;可是,能做到這要求的青年演員真是寥寥可數。
近日,看戲遇到一位參與油麻地青年演員演出工作的朋友,從他口中知道部分青年演員沒有讀譜的能力,如果一段梆黃填上新詞,他們便不懂怎樣唱了。粵劇行有「一聲壓三醜」的說法,因為歌唱在粵劇演出佔非常重要的地位,希望家英哥在這方面也多點提示,幫助青年演員提升歌唱的水平。 ■文︰葉世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