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繁體 | 簡體 
首頁 | 要聞 | 香港 | 內地 | 台灣 | 國際 | 評論 | 財經 | 地產 | 投資理財 | 教育 | 副刊 | 娛樂 | 體育
2015年1月23日 星期五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地產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按揭熱線:樓控措施宜與時並進


經絡按揭轉介首席經濟分析師 劉圓圓

筆者去年12月初提到,私樓市場與資助房屋將會展開一場角力戰,究其原因,二手樓價去年上升近一成,私樓與資助房屋升勢大致上同步,近日不少報道指出居屋樓價升幅顯著,對比私樓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市場人士普遍歸究政府2013年中推出的「白居二」政策,間接將居屋樓價推高,影響市民置業計劃。

「白居二」成效一般

居屋向來為私樓與公屋市場中間的一層置業階梯,房委會為居屋第二市場提供折扣優惠,協助市民以較少的首期入市上車,再透過樓換樓升級置業,讓物業市場得以流轉。不過礙於高樓齡居屋相對較難獲批長按揭年期,且需要補地價後才可於市場自由買賣,欠缺靈活性,因此從歷史數據可見,以往居屋市場買賣佔整體樓市成交的比例一向偏低。1997年至2013年間每年居屋佔市場成交比例不足一成,即使是2014年全年佔比升至8.9%的歷史新高,仍未能突破雙位數,反映政府推出「白居二」政策雖然令居屋引起市場關注,但實際上不足以掀起搶購熱潮,流轉率僅屬一般。

以往私樓與居屋市場一向平衡發展,近年居屋價格上升,歸根究底屬供求失衡,以及一系列樓控措施扭曲市場生態所致。影響最深遠的措施,相信非2011年中推出第四輪的收緊按揭措施莫屬,當時金管局進一步下調住宅按揭貸款成數,更將按揭保險計劃下的住宅物業價格上限由680萬港元調低至600萬港元。

供求失衡須正視

換言之,只有600萬元或以下的物業才有機會獲取高達物業市值九成的貸款,致令資金有限的買家轉向追捧細價樓,同時推動居屋價量齊升,令置業階梯收窄,促使居屋及夾屋等物業價格日趨「私樓化」。

隨着物業價格持續上升,細價物業買少見少,多年前政府為減低市民置業負擔,調整首次置業印花稅,將200萬元以下物業的印花稅劃一為100元,有學者認為該想法現時已經不合時宜,建議政府考慮擴大至較高價格之物業。筆者認為,樓市瞬息萬變,不論印花稅或收緊按揭成數等措施均有需要適時檢討,因應市場作出相應調整,從而達至市場平衡發展。歸根究底是本港樓市失衡發展的根源,政府必須正視。

相關新聞
傳深圳政府為佳兆業尋買家
穗去年一手樓均價破1.5萬元 (圖)
綠地今年收入目標4500億
五星級酒店8000萬求售 (圖)
滬購物中心超飽和掀激戰 (圖)
長實年內擬推4千伙 趙國雄:利率續低企 樓市難下調 (圖)
高緯:住宅價格料升10% (圖)
東環收票超逾40倍 (圖)
港置:港島區註冊逆市大增
麗晶花園呎價破萬
黃埔花園呎租 累升18.5%最勁 (圖)
觀塘商地估值最高48億 (圖)
商場料新春生意升近兩成 (圖)
港零售市道見好轉
美國銀行中心中低層7050萬沽
按揭熱線:樓控措施宜與時並進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地產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 
2020-2021年度財政預算案 
2020年兩會 
2019全國兩會 
「逃犯條例」修訂 
亞洲文明對話大會 
首屆粵港澳大灣區媒體峰會 
建國70周年 
施政報告2019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 
基本法30周年 
四十不惑 
駐港部隊軍營開放日 
科創潮流音樂嘉年華 
拘捕黎智英 
香港教育高峰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