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5年1月23日 星期五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中國海淀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一城三街」引領創新聚變 海澱打造首都「高精尖」經濟結構先導區


放大圖片

海澱西區

在今年1月召開的海澱區第十五屆人大第五次會議上,海澱區長孫文鍇表示,2014年海澱區圓滿完成了全年任務,預計實現地區生產總值4,161億元,比上年增長8.5%左右。2015年,海澱區要立足首都功能核心區和科技創新中心核心區的功能定位,主動適應和引領新常態,推進轉方式調結構,著力構建「高精尖」經濟結構,推進「一城三街」建設。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海澱將構建「高精尖」經濟結構放在全年工作的首要位置,凸顯海澱先試先行、穩中有為的整體發展思路,在創新驅動發展的引領下,海澱「高精尖」產業發展有望再上新台階。

香港文匯報記者吳冕、馬琳

在海澱區第十五屆人大第五次會議上,區長孫文鍇向大會做政府工作報告時表示,2014年海澱區圓滿完成了全年任務,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新成績。全區經濟保持了中高速增長,預計實現地區生產總值4,161億元,比上年增長8.5%左右;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約5.0萬元,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約2.7萬元,分別增長9%、9.5%;城鎮登記失業率始終控制在1%以內;萬元地區生產總值能耗、水耗分別下降6%、4.8%;區級一般公共預算收入316.2億元,增長8.5%。提前一年完成了地區生產總值、城鄉居民收入、區級財政收入和園區收入等指標的「十二五」規劃目標任務。

這其中,海澱區不少先行先試改革政策,為全區經濟發展穩中提質提供了動力。例如,海澱區去年深入落實本市「京校十條」、「京科九條」等政策,區域10家單位納入國家深化科技成果使用、處置和收益管理改革試點,佔全國52%,企業境外併購外匯管理改革試點全面展開;修訂出台了推動新一輪創新發展的「1+4+1」政策體系,統籌15.1億元財政資金支持了1,000多個項目。

穩增長的基礎進一步鞏固

孫文鍇表示,通過眾多改革與創新舉措,海澱區穩增長的基礎進一步鞏固。從發展動力看,消費成為拉動區域經濟增長的主要力量,去年全區社會消費品零售額實現1,760億元,增長9%左右,其中互聯網零售增長90%以上。從財稅結構看,在實施結構性減稅政策促進企業稅負大幅下降的同時,「十百千」科技企業稅收貢獻比重上升至50%;房地產對經濟增長和稅收貢獻持續下降,占比僅為5%和8%。

值得一提的是,海澱區去年在產業結構優化方面取得長足發展。高新技術產業總收入實現1.4萬億元,增長15%;高技術總部型製造業為主的工業企業總產值實現30%左右增長;科技文化深度融合,全國首個互聯網文化創意產業園開園,文化創意產業收入增長9%,佔全市40%以上;節能環保、新材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也得到快速發展。資本市場海澱板塊不斷擴大。

第三產業比重達87%

孫文鍇強調,當前全區經濟社會已經呈現與新常態相適應的發展趨勢和特徵。從發展動力看,2014年創新成為驅動海澱區發展的主要動力。第三產業比重達87%,其中,信息服務業、科技服務業等支柱行業穩步增長,科技金融、戰略性新興產業快速發展,產品創新、業態創新、商業模式創新迸發出新的活力,區域協同創新格局日益凸顯。

從發展質量看,萬元地區生產總值能耗、水耗分別下降6%和4.8%,達到發達國家水平,僅為全市的一半,持續保持全市最低;城鄉居民收入水平持續保持全市領先,經濟發展成果更多地惠及民生、惠及企業。同時,產業內部結構持續優化,呈現了高端化、服務化、集約化、總部化、高輻射等趨勢,「高精尖」經濟結構初具輪廓。

從發展方式看,發展的集約化水平不斷提升。三大功能區建設使高端產業集聚程度不斷提高,城鄉區域統籌力度加大;實施的棚戶區改造、集體土地騰退、低端業態清退等工作,全面打響治理「城市病」攻堅戰,在非核心功能疏解和人口規模調控方面取得突破性進展。

2015年海澱要主動適應並引領新常態發展

面對2014年取得的驕人成績,孫文鍇表示,海澱肩負服務全國科技創新中心建設和創新型國家建設的重大使命,2015年要立足首都功能核心區和科技創新中心核心區的功能定位,主動適應和引領新常態,著力構建「高精尖」經濟結構,率先落實首都全國科技創新中心的新定位。

政府報告對今年全區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增長7.5%左右;區級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8%左右;城鄉居民人均收入分別增長8%左右;高新技術產業總收入增長13%;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1.5%以內;籌建保障性住房1.3萬套;萬元地區生產總值能耗、水耗和空氣質量改善完成北京市下達任務。

為此,孫文鍇表示,全區今年要著力做好五件「大事」,一是要優化創新創業生態環境,構建「高精尖」經濟結構;二是要加快三大功能區建設,推進城鄉一體化發展;三是要鞏固全國文明城區創建成果,著力破解「城市病」難題;四是要推進社會治理創新,切實保障和改善民生;五是要堅定不移深化改革,充分激發內在發展動力。

構建「高精尖」經濟結構推動「一城三街」建設

這其中,構建「高精尖」經濟結構被放在了全年工作的首要位置。孫文鍇指出,要統籌落實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和首都全國科技創新中心核心區新定位,按照「搭平台、聚人才、接任務、出成果」的要求,主動對接好國家新一輪先行先試政策,主動承接好國家重大科技專項和成果轉化,推動區域融合發展,著力將核心區科技創新優勢轉化為「高精尖」產業發展優勢和綜合競爭力優勢。

加快推進「一城三街」建設,持續優化創新創業環境,是構建「高精尖」經濟結構的新抓手,2014年,海澱區在推進「一城三街」建設方面已經取得不少成績,以海澱上地地區為核心打造了中關村軟件城,以中關村西區為核心建設了創新創業孵化一條街、知識產權與標準化一條街和科技金融一條街。

在去年建設的基礎上,孫文鍇指出,要高起點規劃建設中關村軟件城(大上地地區),推進軟件園三期規劃建設,加快大上地地區環境綜合治理和配套設施建設。加大中關村創業大街空間騰退力度,引入5家以上創業孵化機構;完善街區創業服務體系,提升創業環境和街區形象。加快科技金融一條街建設,以中關村金融大廈等樓宇為載體,打造全國創新資本中心、互聯網金融中心。發掘中關村知識產權大廈、北航科技園等空間資源,引進5家以上國際知名知識產權服務機構,打造知識產權服務集聚區,培育高端知識產權服務市場。

海澱「一城三街」崛起

在海澱中關村核心區,創新創業的腳步一直沒有停歇。旨在鼓勵創新、服務創新創業的「一城三街」格局在2014年初步成型,未來科技金融、創業服務、知識產權運營及軟件產業促進等領域資源將在區內得以進一步整合,海澱的創新創業生態將進一步優化完善。

「中關村軟件城」北起中關村森林公園、南至北五環,西起京密引水渠、東至京藏高速,規劃總面積為31.3平方公里。其建設目標旨在瞄準做優做強北京軟件和信息服務業優勢,帶動相關新興產業領域發展,打造建設全國科技創新中心的新旗艦。根據編製完成中關村軟件城發展建設規劃,到2020年,中關村軟件城將建設成為以軟件和信息服務業為主導的高端產業功能區、產城融合示範區和宜居宜業生態區。

數據顯示,2013年,中關村軟件園入駐企業的總產值達1,213億元,每平方公里產值達到466.5億元,單位密度產出居於全國領先地位。而與如此驚人的產出相對應的是,中關村軟件園每萬元GDP的消耗僅為0.0087噸標準煤,是北京市平均值的1.5%,具有高端、高效、低耗的鮮明特徵。

據瞭解,截至目前,「中關村軟件城」以大上地地區為核心,聚集近1,800家軟件和信息服務業企業,佔全市60%以上,包括百度、IBM、文思海輝、博彥科技、軟通動力、中科曙光、信威通信等企業總部或研發中心。

超2000家天使投資機構駐紮夯實服務支撐

「創新創業孵化一條街」北起北四環,南到海澱大街,以中關村西區東側1號樓、鼎好大廈、e世界大廈、海龍大廈為核心打造創業孵化一條街;以海澱圖書城為核心建設天使投資、新型孵化一條街。其建設目標著眼持續完善區域創新生態環境,激發創新創業活力,打造面向全國乃至全球的科技創新源頭活水。

在建設方面,2014年,海澱區加快了對「創新創業孵化一條街」創業空間載體建設,針對原街區空間產權散、碎、小的現狀,通過持續的回租、回購等方式整合空間資源,累計騰退面積2.4萬平方米,占街區總體可控面積的3/4強;同時,加強了對創業服務載體的建設,以夯實激發創業活力的服務支撐。

目前,這裡已經聚集了創業交流平台車庫咖啡、互聯網交流平台3W咖啡、新興科技媒體36氪等21家新型創業服務機構,形成了涵蓋早期辦公、投融資服務、商業模式構建、團隊融合等服務在內的創業生態體系;機構合作的天使投資人和投資機構超過2,000個,已有123個團隊獲得融資,平均融資額500萬元。

全國近12%的知識產業服務機構聚集於此

「知識產權與標準化一條街」由一縱一橫兩條軸線的沿線區域構成,縱軸線為西土城路至學院路一線,南起北京郵電大學,經國家知識產權局向北延伸至北京科技大學,橫軸線為知春路至海澱南路一線,東起中國標準化研究院,向中關村西區延伸,經國際技術轉移中心至中關村知識產權大廈。其建設目標定位於打造高端知識產權機構集聚區和知識產權運用引領區,為牢牢控制核心知識產權、構建「高精尖」經濟結構提供有強有力抓手。

在其建設進展方面,2014年海澱區聯合市知識產權局、中關村管委、市質監局共同出台《關於支持知識產權和標準化服務業在中關村示範區集聚創新發展的辦法》,從入駐成本、業務拓展、行業交流、人才培育等方面全方位支持知識產權服務業,吸引了知識產權代理、專利運營、法律服務等機構20餘家;創新科技國際聯盟、中意技術轉移中心等知名技術轉移機構60餘家入駐街區。

該街區的專業服務機構去年累計為8,000餘家國內大中小型企業提供知識產權服務,代理國內企業申請PCT國際專利近萬件。截止目前,核心區各類知識產權及技術轉移服務機構總數達600餘家,其中專利代理機構124家,約佔全市的46%,佔全國的12%。

讓科技創新插上金融創新的翅膀

「科技金融一條街」是以海澱中街為縱軸線,丹稜街為橫軸線,北起北四環,南到海澱南路,東至中關村大街,西臨蘇州街。其建設目標是打造全國創新資本聚集中心、要素市場中心、互聯網金融創新中心,通過促進科技創新和金融創新的緊密結合,特別是依托創業資本運作,主動搶佔價值鏈高端,構建「高精尖」經濟結構。

在其建設方面,去年海澱區與中關村管委會聯合發佈《關於建設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科技金融一條街的實施意見》,市區聯動推進街區建設。實現互聯網金融中心掛牌,214家企業申請入駐,螞蟻雲金融、有利網等59家機構首批簽約入駐。

此外,為加快科技金融一條街業態調整,海澱區佈局以中關村西區重點樓宇為承載空間,重點聚集創新創業要素、創業孵化器等機構;挖掘整合西直門外等地區的存量樓宇、土地資源,開拓適於金融機構集聚的新空間。截至目前,核心區以中關村西區為核心,聚集各類金融機構約2,300家,金融業稅收佔全區區域財政收入的48%左右。

三山五園核心區「園外園」開建打造皇家休閒遊憩區

在玉泉山和頤和園之間的京西稻景觀今年有望重現。記者從海澱區兩會瞭解到,海澱區今年將投資約1.85億元,在三山五園核心區域「園外園」實施72.8公頃範圍的一期景觀提升工程。屆時,頤和園等皇家園林的外圍,將形成以山水田園風光為特色、以御苑皇家文化為背景的休閒遊憩區,市民可在其間行走賞詩玩景。

海澱區園林綠化局副局長曹臻介紹,「園外園」地處頤和園和玉泉山(靜明園)西南部區域,是三山五園歷史文化景區的核心區域。「園外園」規總面積13.98平方公里,包括萬柳六郎莊,四季青的門頭、香山、玉泉等地區。

「歷史上這片區域是皇家水鄉田園景區,分佈著功德寺、金山寺等眾多歷史遺跡,還有豐富的水系、水網以及京西稻等農耕環境」,曹臻說,但隨著城市發展,這裡的田園水鄉景觀不復存在,有些古跡被佔用,還有很多違建,原先的歷史文脈和水鄉環境已難以尋覓。

曹臻介紹,在海澱三山五園建設保護規劃中,「園外園」將通過幾年的建設,恢復歷史上的景觀格局。歷史上,「園外園」區域有兩條御道,一條是陸路,也就是現在的西北五環位置。陸路御道現在還有較完整的保留,據專家勘探,青石道就在柏油路下。擬建的「御道景區」,將依托這兩條古御道,沿途串聯引水石槽、妙雲寺、妙喜寺、普通寺、香露寺、湖山罨畫舫+界湖樓、官碾房、桑林耕織園等10多處歷史文化遺存。而另一條則是水路北長河。

曹臻稱,要恢復歷史上的「水路」,需要將水鄉水網的風貌展示出來,以線帶點襯托頤和園和玉泉山主體水面,並營造大面積綠地,整合現存果園;同時將保護完善現存的文物建築,恢復標誌性歷史建築。他還透露,對於該區域內的標誌性古建築功德寺,未來將有望恢復山門等遺跡。

曹臻表示,今年海澱區將實施的是「園外園」一期景觀提升工程,其位於玉泉山和頤和園之間,規劃面積72.8公頃。項目以東西向北長河為界分為兩個大區,北長河以北為「御道景區」,北長河以南為「農耕文化展示區」。展示區將依據歷史上高水湖和稻田的位置,對低窪地、疏林區、幼苗區進行改造,擴挖水面和稻田,形成水、田交融的景象。

此外,水路御道北長河兩側將進行景觀改造和植物調整,大面積種植油菜花等花卉,再現「菜花黃裡渡紅舟」的意境。藏在柏油路下的原陸路御道不會進行開鑿,而是會在附近的林地中鋪設一段仿古御道供遊人體驗,沿途設置可供休憩的小型「驛區」,以及雕刻乾隆詩句的崑崙石,行走其間可賞詩玩景。

海澱今年將新建4個專科醫聯體

為合理利用資源、方便群眾就醫,海澱區今年積極建立和推進區域醫聯體工作,在已建成的6個綜合醫聯體基礎上,再建立口腔、腫瘤、中醫和精神病防治4個專科醫聯體,分別由北京大學口腔醫院、北京大學腫瘤醫院、中國科學院西苑醫院和北京大學第六醫院擔任核心醫院。屆時,海澱區10個醫聯體將實現全區19家醫院和50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全覆蓋。

海澱區衛計委副主任劉希利介紹,截至2014年底,全區已建成東南部(世紀壇醫院)、東北部(人民醫院)、中西部(海澱醫院)、中東部(北醫三院)、西南部(航天中心醫院)、西北部(309醫院)等6個綜合醫聯體。2015年,全區將進一步完善醫聯體網絡佈局,重點建設4個專科醫聯體,實現區內醫聯體6+4格局。同時,為強化醫聯體內涵建設,各醫院將探索建立「基層首診、雙向轉診、分級診療」的服務新格局。

劉希利表示,作為醫聯體核心醫院的三甲醫院等將為全區50家社區衛生服務站預留掛號,而專科醫聯體則將按照專科領域劃分,在區域上不設界限。今後,居民有病可先到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那裡的醫生會根據病人情況進行分診和治療,遇到需要到三級醫院或專科醫院治療的情況,社區醫生將通過綠色通道以網絡和電話預約的方式為居民掛號。

劉希利續指,核心醫院和三級醫院將安排相對固定的主治醫師及以上職稱的專家定期到一、二級醫院或社區衛生服務機構查房、出診、帶教和會診,並按照各醫療成員單位的業務特點,選擇重點科室形成一對一對口幫扶關係,提升成員單位的醫療水平。同時,今後還將建立醫聯體影像診斷中心,通過遠程醫學教育平台,開展放射檢查遠程會診工作,建立檢查綠色通道,在醫聯體內擴大檢查檢驗互認範圍,減少重複檢查檢驗。

海澱將增300個PM2.5探頭

海澱區環保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去年全區空氣質量細顆粒物(PM2.5)平均濃度較2013年度下降了8.2%,圓滿完成了市政府下達的空氣質量目標任務。今年,全區要增設300個PM2.5探頭,以方便有針對性地採取防控措施。同時,還將加快推動實施《海澱區高污染燃料禁燃區實施方案》,力爭到年底前實現無燃煤鍋爐。

據介紹,2014年,海澱區積極推進落實空氣行動計劃各項任務措施,通過高效落實清潔空氣行動計劃48項措施,克服了霧霾等不利氣象條件帶來的影響,空氣質量得到有效改善。截止2014年12月底,全區空氣質量細顆粒物(PM2.5)平均濃度為89.4微克/立方米,較2013年度下降了8.2%,圓滿完成了市政府下達的「細顆粒物年均濃度同比下降5%左右」的空氣質量目標任務。

2015年,海澱區將圍繞清潔空氣行動計劃目標任務,全方位加強大氣污染防治工作。海澱區將圍繞壓減燃煤、控車減油、治污減排和清潔降塵四大重點領域,落實淘汰老舊車、優化重點行業車輛結構、削減揮發性有機物、調整退出落後產能、規範綠色施工、強化空氣重污染應急管理等47項重點措施。

目前海澱區正與清華大學下屬有關機構合作進行PM2.5趨勢監測的分析研究。為此,今年上半年海澱區就將在相關鎮街,以及海澱區與其他區縣交界處新布設300個PM2.5探頭。通過大幅增加布設的監測點位,方便有關部門分析PM2.5的來源和發展趨勢。通過這一工作的開展,將可提高對PM2.5的整體防控,能夠更加有針對性地採取相關舉措。

此外,今年海澱區還將加快推動實施《海澱區高污染燃料禁燃區實施方案》,力爭到2015年底前實現無燃煤鍋爐,到2017年底前四環路以內建成禁燃區,到2020年四環路以外建成禁燃區,實現全境建成禁燃區。

海澱今年將增6000學位

今年,海澱區將啟動學區改革試點,在現有12個小學學區基礎上,將學區地域範圍內的中學納入學區管理,並逐步實現由學區統籌所在地區範圍內的各類教育資源。同時,年內中關村三小萬柳北校區和101中學溫泉校區將建成並招生,預計今年將新增4,000個中小學學位。此外,通過鼓勵社會力量辦園等方式,幼兒園學位今年將增加2,000個。

海澱區教工委副書記喬鍵表示,目前海澱區已整合24所中小學,成立4所九年一貫制學校(或建立對口直升機制)。今年,海澱區還將在推進學區制改革,一方面將在現有的12個小學學區基礎上,拿出一個學區作為試點,打開原有學區,將中學納入學區管理;另一方面還將制定學區制改革方案,合理調整學區規模,增加學區數量,努力滿足「讓老百姓在家門口上好學校」的需求。此外,還將重點做好學院路地區、四季青地區學校佈局調整、資源整合工作。

在新增學位方面,喬鍵說,隨著101中學溫泉校區和中關村三小萬柳北校區年內建成並開始招生,預計中小學學位有望增加4,000個。其中,101中學溫泉校區辦學規模36班,新增學位1,620個,預計於2015年7月竣工交付學校使用。中關村三小萬柳北校區辦學規模48個班,目前項目主體基本完成,預計9月份招生正式投入使用。

同時,今年海澱還將對北醫附中、六里屯小學、今典小學本校區、交大附小、萬泉小學曙光校區等5所學校進行新建改擴建工程。

此外,為破解「入園難」,2014年海澱區啟動實施第二期《海澱區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已經實現了增加2,000個入園學位的年度目標。二期三年行動計劃將多渠道、多形式發展公益普惠的學前教育,通過擴大增量,力爭增加適齡兒童入園學位7,000個。

喬鍵表示,今年將通過鼓勵社會力量辦園、以租代建、辦學點整改、接收配套幼兒園等舉措,新增2,000個入園學位。同時,還將進一步規範幼兒園招生和收費,探索對適齡幼兒信息進行網絡採集,對入園需求進行動態管理。

海澱籌資2.2億為社區辦實事

「為每個社區至少辦一件實事,切實解決地區居民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2014年,海澱區各街道轉變工作思路,首次將為民辦實事項目從街道層面推向社區。當年,22個街道共籌集資金2.2億元,為街道系統516個社區辦理實事項目722項,數量居全市各區縣之首。

海澱區社工委相關負責人介紹,各街道辦理的實事項目主要集中在群眾關心的社區建設、民政社保、市政市容改造、環境建設等方面,各街道因街制宜,探索創新了一批項目。如紫竹院街道在封閉小區成立車輛自治會、北太平莊街道開展體育生活化社區國民體質監測、曙光街道建立滿族文化工作站等。

經過街道統籌,一些社區共有問題也得到解決。如萬壽路街道多個社區老人有入住老年公寓的需求,街道與地區多家企業商洽,由企業及其它單位出資2,000萬元,在本地區建立集中養老院。目前,有158張床位的萬東陽光老年公寓已經投入使用。

海澱街道三義廟社區是個非封閉的老舊小區,各樓房過道裡處處都是張貼、噴塗的小廣告,剛粉刷的牆壁,往往兩三天又是滿牆小廣告。瞭解情況後,街道多方籌集資金,為228戶居民安裝了門禁和樓宇對講系統。陌生人不能隨意進出樓門洞,小廣告漸漸沒了蹤影,居民普遍叫好。

據統計,海澱22個街道去年累計為社區辦實事項目705個,是2013年為社區辦實事項目的3倍多。2015年,海澱區社工委要求各街道延續此項工作要求,為每個社區至少辦理一件實事,目前各街道正在積極開展實事項目的徵集工作。

相關新聞
中國海淀(第8期) (2015-01-23) (圖)
「一城三街」引領創新聚變 海澱打造首都「高精尖」經濟結構先導區 (2015-01-23)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中國海淀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